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73263
大小:6.00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0
《影视剧作创作元素(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果因PPT工作室weibo.com/guoyinppt影视剧作创作元素(一)人物人物是戏剧的灵魂。【美】拉约什·艾格里《编剧的艺术》“我们的确是永远无法掌握灵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一条基本原则的话:所谓的内在,那看似不可知的灵魂,不可能是别的东西,只能是人物。”电影人物的刻画=性格刻画+事件反应刻画电影常见的人物刻画手段性格刻画:细节累积《李米的猜想》李米性格刻画:“点画”特征《风声》众官员事件反应刻画:在事件进程中予以关注《失恋33天》王小贱【例】《教父I》“教父”柯里昂的出场以百叶窗分出的两个天地,柯里昂都是典型
2、的“家长”。李渔李渔《一家言·闲情偶寄》:立主脑——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李渔谈剧本的“结构”:结构第一——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
3、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工师之建宅亦然。……李渔谈剧本的写作“密度”:密针线——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李渔谈人物语言:语求肖似——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务使心曲隐微,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勿使浮泛。王国维
4、王国维评元曲之妙:(1)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2)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黑格尔黑格尔的“情境”说:情境乃是介于“一般世界情况”和“动作(情节)”之间的一个重要范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特别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萨特萨特的“情境剧”观念:主张戏剧要表现
5、人在一定境遇中的自由选择。“情境是一种召唤;它包围我们;它向我们提出一些解决方式,由我们去决定。”“戏剧家的任务是在这些极限的情境中选择那个最能表达他的关注的情境,并把它作为向某些人的自由提出的问题介绍给观众。”戏剧情境一、戏剧情境的定义定义情境:一个由人物与周围人、事、物关系所形成的环境,这个环境在戏剧发展中的作用是,向人物提出行动的要求,使人物做出反应,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Hello,树先生》(2012,中国大陆)人物不断穿行于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而他的反应是“漫不经心”的。同时人物的信息也在情境的不断增加中逐渐
6、渗透给观众。在一串明信片似的影片结构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物的形象——一个荒野中的漫游者,他无法摆脱记忆的缠绕。需要注意人物在走入“情境”前,观众对他/她了解与否,了解有多少,决定了影视作品完全不同的质感。举例(一)美国《金刚》举例(二)中国大陆《天狗》情境将主人公逼向“要么生存,要么死亡”的临界状态,此时,守林人的反应是:拼了。举例(三)美国《克莱默夫妇》情境:单身奶爸剧本设置了怎么样的情境?人物对此做出的是什么反应?二、戏剧情境的构成(一)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也就是对剧中人物行为和心理发生直接影响并使
7、得人物行动得以展开的具体环境。(二)是具体的有定性的人物关系的各种矛盾纠葛。外在的家庭关系、职务关系、敌友关系;内在的性格关系、命运关系(三)是人物动作、心理及戏剧情节发展的具体态势。即,使戏剧动作和剧情发展显得“势所必然”而又“合情合理”的状态和趋势。情节态势:人物在此情此景中应该怎么去做心理态势:人物此刻的特殊心理体验三、戏剧情境的设置(一)迅速而简洁地交代戏剧事件发生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和情节背景(二)迅速而简洁地展现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三)迅速而简洁地揭示出戏剧的主要矛盾并预示其可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戏剧意象
8、东方审美之“意象”“意象”一词,来自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文学传统。对比日本的《诗经》——8世纪的《万叶集》诗歌格式较为严格,体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等几种形式,均由五言、七言相配交叉而成。但诗中苦无意象,而仅有割裂的记景、即景抒情和叙事。(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元)杨载《诗家法数》:“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