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

ID:36864236

大小:424.8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7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_第1页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_第2页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_第3页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_第4页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5卷第2期地理研究Vo1.25。NO.22006年3月GE0GRAPHICALRESEARCHMar.。2006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汪明峰,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摘要:过去十余年,中国的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新的基础设施空间架构也已经基本形成。本文在回顾有关通信网络与城市体系的文献基础上,尝试建立一种评价中国互联网城市可达性的方法,并对五大骨干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节点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空间格局整体上趋于均衡,节点可达性基本

2、遵循原有的城市等级体系;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大国家交换中心和几大区域核心节点城市的可达性位列顶层;节点可达性的高低与城市地理区位存在紧密联系。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分析;空间结构;节点可达性;城市等级体系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2—0193一l11引言信息经济的出现在很多领域重构了城市的竞争优势,造就不同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兴衰沉浮。尽管新经济的泡沫已经破灭,但在不少地方它仍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些地方经济中,主导的基础设施不是高速公路、港口、铁路或航空港,而是连接全球的光导纤维网络。伴随全球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经济运作的核心基础

3、设施,光纤网络的铺设容量和地理范围在过去十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和拓展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东亚地区L1]。在中国,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之中[2]。骨干网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骨干节点之间的带宽也在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国内有关互联网的学术研究进展则显得缓慢,尤其在城市地理学领域,有关这种新的通信技术的实证性研究文献还很少见。作者[4曾对中国主要城市在互联网骨干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做过初步探讨。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的空间结构,以及重要节点城市在网络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从一个新的视角

4、加深对这种新的信息网络空间的认识。2文献概述通信网络一直以来是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早在1960年代,电话网络的分析已很常见,并成为运输与通信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引。而今,新的通信技术互联网业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它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收稿日期:2005—04—08;修订日期:2005—09—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1030);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资助作者简介:汪明峰(1977一),男,浙江绍兴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互联网地理研究。E-mail;wangmf@sohu.c

5、orn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194地理研究25卷会经济领域,同时也重构了全球的物理和虚拟空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技术作用下的空间问题研究正在成为新的热点’。目前,尽管有关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地理学研究范围很广,但对于互联网自身的空间分析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主题:信息流的路径、信息源和信息流本身。虽然我们常常强调信息的流动状况,但已有的研究中很少是基于“流”本身展开的。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关的统计数据,如信息的传输量以及通信所需的时间量等_8]。比较容易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分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资料来掌握其空间结构和特性。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数据备

6、受城市地理研究学者关注:一是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它体现了城市和区域之间的交互关系;二是城市之间的互联网连接带宽,它已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竞争性区位要素[1。在互联网中,如果把城市抽象成“点”,把城市之间的骨干连接抽象成“线”,我们就可以用图论方法来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城市网络结构。Wheeler等口最早采用拓扑学方法分析美国商业互联网的骨干网络,进而评价网络的连通性和城市节点的可达性。Gorman等[12]在此基础上改进方法,分析了美国主要接入网的空间结构。TownsendE¨]从节点城市的角度描述了美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空间拓展的历史进程。Moss等[1]也从骨干网容量和连通

7、性两个方面考察了美国主要城市在互联网中的等级层次。在此基础上,0’Kelly等[9又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城市的网络可达性在1997~2000年间的显著变化。此外,Grubesic等L15]还从空间层面探讨了美国商业互联网的生存能力(survivability)与城市节点可达性之间的关系。Oorman等口则利用复杂网络(complexnetworks)模型来分析和解释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毕竟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是全球互联网体系的核心[1。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此类研究还很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