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

ID:36856857

大小:806.4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6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_第1页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_第2页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_第3页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_第4页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秀山、徐瑛: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陈秀山徐瑛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空问经济学所关注的区位锁定效应,提出了产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的度量方法;应用制造业数据计算发现,1996-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都同时表现出聚集和扩散两类特征,其中聚集占绝对优势。另外,在改进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1996-2005年区域产业结构冲突指标,以及各行业对该指标贡献率,发现扩散过程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冲突的贡献远大于聚集过程,接受扩散且被聚集的地区产业结构冲突性最强。关键词:锁定

2、效应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冲突引言空间经济学借助垄断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收益递增假定,解释历史偶然事件如何经循环累积而产生锁定效应,形成核心一边缘结构(Krugman,1991)。空间经济学所描述的循环累积效应,强调“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产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考虑到农业土地要素的非流动性,主要关注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这是一类特殊的空问结构变动,具有经济指向性,关注产业活动在原有中心继续加强,还是转移到其他地区,和非均衡、聚集、中心化、地方化等概念既相关又相异。比如i行业全部分布在地区A,地区B不从事i行业生产.地区A大类行业(比如制造业)人均总产出低于地区B,两

3、地区其他条件都一致。如果二者的i行业比重发生了对换,按照非均衡度量和极化度量,这个过程中i行业空间结构没有变化,因为他们都不关注“地区A大类行业人均总产出低于地区B”这一起始状况。但是从空间经济学角度看,该过程意味着i行业的空问结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推动制造业生产活动进一步向B集中,形成核心一边缘结构。中国制造业整体表现出空间非均衡性,但是否具有空问经济学意义上的空问结构变动却需要验证;而且,制造业中哪些行业发挥区位锁定效应,哪些行业推动扩散和对称均衡,缺乏有效、可比较的判断标准。总之,从空间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需要方法创新和现实数据的检验

4、。另外,按照Gordon和McCann(2000)的说法,不同产业聚集到不同地方即形成区域分工,即各个产业的空间异质性构成了区域分工,因此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对于区域分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产业空间结构②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衡量空间结构*陈秀1I、徐瑛,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chenxs@IXIC.edu.ell。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实现路径与动态评价研究”(07&ZD011),以及“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

5、—首都经济”项月资助。作者感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①随着i行业比重在两地区发生对换,“其他条件”,比如人口状况很可能发生变化;但此处为了简化说明,假设该条件固定不变,在下文具体模型中再将人口变动因素引入,形成“背景”指标。②国外文献中空间结构变动的概念包括:agglomeration,cluster,concentrati()n,polarization,inequality,localization等等。104乞垂屠石j葺}囊200s年第o期变动。在传统的区位商、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包括相对于人口分布,相对于经济总量分布的基尼系数)、塞尔指

6、标等方法之外,研究者发展了一些新的方法。Wolfson(1994)指出,如果将“极化”定义为中间阶层的消失,则非均衡指标不能用于衡量极化。非均衡和极化分别针对个体相对于整体均值的偏离,和局部相似均值的聚集。Esteban和Ray(1994),Ducloseta1.(2004)区别了非均衡和极化,并提出了极化度量指标。但Zhang和Kanbur(2001)利用中国数据计算发现这种区分意义不大。Midelfart-Knarviketa1.(2000)提出了SP指数,将空间距离引入非均衡度量。Bmlhart和Traeger(2005)用熵来分解差异的来源。樊福卓(20

7、07)在行业差异系数、行业分工指数等指标里加入了经济规模因素,该指标是对于比例绝对差的一个加权①修正。在针对方法的研究中,Ellison和G1aeser(1997)提出的度量方法影响突出。该方法用行业结构H调整集中系数G,并分别度量单个行业的集中度和一组行业的共同聚集程度。Dumaiseta1.(2002)则将其中的G值变化分解为初始的差别和随机变动,发展了动态方法。Guimaraeseta1.(2007)则利用Ellison的框架进一步发展了地方化指数。国外学者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发现,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变化。克鲁格曼(2000)指出美国大部分高度聚集的产

8、业并不是尖端高技术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