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51344
大小:7.6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5-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计算机发展简史未来的计算机计算机改变生活古典计算机器时代计算设备还不是科学,而是工具。出现一些具备计算和存储信息能力的设备。辅助计算的基本手段出现,主要针对的是数字。主要特点:计算设备作为人脑计算的辅助工具,不具备自动计算能力。早期的计算机器帕斯卡的加法机莱布尼兹的乘法机巴贝奇差分机巴贝奇分析机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早期的计算机器哈佛大学研制的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I现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电子管主存——磁鼓辅存——磁带软件——机器语言、符号语言应用——科学计算主要成就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历
2、史新篇章。1946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组成和框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阿塔纳索夫及ABC计算机被“遗忘”的电子计算机之父——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Atanasoff,1903-1995)存放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ABC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冯·诺伊曼及冯·诺伊曼结构1945年6月30日,冯·诺依曼发表“101页报告”——FirstDraftofaReportontheEDVAC;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Preliminarydis
3、cussionofthethelogicaldesignofanelectroniccomputinginstrument)。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这两篇报告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结构(vonNeumannArchitecture)”。报告明确指出:采用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计算机由5部分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装置;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按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并逐条执行,从而自动完成程序描述的处理工作。(即,“存储程序”思想)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世界
4、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注意ENIAC并不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的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5000次加法/秒体重30吨占地170m2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功率150KW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晶体管主存——磁芯辅存——磁盘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应用——除科学计算外,已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主要成就首次将晶体管用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发明了高级语言。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包括硬件兼
5、容和软件兼容。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体积比电子管小很多耗电大大降低稳定性有很大提高1955年,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TransistorDigitalComputer)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与晶体管的比较:1964年4月7日,在IBM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由年仅40岁的吉恩·阿姆达尔(Gene Amdahl)担任主设计师,历时四年研发的IBM360计算机问世,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的全面登场,这也是IBM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机型之一。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
6、I)主存——LSI/VLSI半导体芯片辅存——磁盘、光盘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并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应用时代各种第四代计算机我国计算机的发展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64年研制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研制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7年研制出第一台微机DJS050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亿次机(第四代计算机)2002年9月联想集团研制成功“深腾1800”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1万亿次/秒2003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出国内最快、世界第三的10万亿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2010年,中国国防科大
7、研制的“天河一号”在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曙光公司部署在深圳计算中心的“星云”排行第三;未来的计算机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科学计算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专业化: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在工业上和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车载电脑、工控计算机、银行系统等;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笔记本电脑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是便携性、续航能力仍不够人们全天候使用,应运而生的便携式互联网设备(M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断涌现,迅速普及;网络化:移动通信和互
8、联网成为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