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ID:36838356

大小:3.97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9-05-16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_第1页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_第2页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_第3页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_第4页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本文对辽宁省新病害穿山龙黑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致病菌进行了系统鉴定,明确了该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并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配套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l’辽宁省黑斑病发生和危害调查发现,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种植穿山龙的地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为害穿山龙叶片,致使叶片提早黄化,甚至提早脱落,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果荚不能完全成熟,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地下根茎细短,导致产量损失20%-30%,严重影响穿山龙的经济效益。2.穿山龙黑斑病原菌鉴定。迄今穿山龙黑斑病病原菌

2、种类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为此,三年来多次从辽东山区各穿山龙药材园采集黑斑病标本,经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后获得病菌的纯培养。根据病斑上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培养特性和致病性测定,参照陆家云主编的《植物病原真菌学》和张天宇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链格孢属等文献对链格孢的描述,对穿山龙黑斑病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研究确认穿山龙黑斑病是由薯蓣链格孢菌(Alter舢riadioscoreaeVasantRao)引起,属半知菌亚门、暗色菌科、链格孢属真菌。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薯蓣链格孢菌(.4lternariadioscoreaeVasant

3、Rao)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地区,最初由Rao于1961年描述。该菌在我国陕西西安和山东济南曾有报道,主要侵染薯蓣科植物山药,未见在穿山龙上侵染的报道,在东北地区尚未见报道。3.穿山龙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据查新尚未发现有关穿山龙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穿【山龙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薯蓣链格孢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较宽,在5~3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是20,~25。C:最适RH为100%;最适pH6~7;在供试的各种营养液均可加速分生孢予的萌发速度,最适营养液是蔗糖、中文摘要D.果

4、糖和D.甘露糖;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8。C;薯蓣链格孢菌菌落生长最适温度是25~30。C;最适pH值为6~8时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光照对菌落生长速度有⋯定的影响,但是其差异程度达不到差异水平;在供试的各种c、N源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差异,葡萄糖是其最适宜的C源,L一赖氨酸是其最适宜的N源。4.穿山龙黑斑病流行规律研究。本文对穿山龙黑斑病周年循环规律和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证明病害发生分四个阶段,6月中上旬为病害的始发期,田间开始有零星病斑出现,数量极少,且病斑直径较小;6月下旬至7月中、上旬进入发病商蜂期,

5、田间病斑大量增加,病斑扩展迅速,病情增长快,因未进行药剂防治,此时田间病株率达到100%,病情指数在10~20之间;8月份持续高温,抑制病菌的再次侵染,此时穿山龙植株正处于高速生长期,导致病情指数轻微下降;9月份气温有所回落,适合病原菌生长,田间病情再次加重,病叶率急剧上升,病斑扩展迅速,有的若干病斑汇合形成大型病斑,病叶枯死,比正常叶片提早枯黄5~10d左右。根据田间调查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模拟其时间流行动态,并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5.穿山龙黑斑病综合防治研究。根据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特点、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

6、药剂试验结果,按照国家规定药材生产要符合GAP标准,本文提出⋯套穿山龙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来源;2、土壤消毒及合理施肥培育无病壮苗;3、轮作;4、加强田间病情监测,及时药剂防治。经中试推广后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2003年“穿山龙人工栽培模式及病虫草防除配套技术”已经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关键词: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发生规律:防治技术;Alternariadioscoreae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

7、J吾穿山龙(DioscoreanipponicaMaki

8、no)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药用植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属辽东山区特产药材。以根状茎入药,含有薯蓣皂甙元(diosgenin),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目前穿山龙野生资源与20世纪60~80年代相比,由于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人类大量采挖?其野生资源己经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现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辽宁东部山区生态建没的需要,大力开发山区资源优势,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局与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病害研究室合作,于1999年将穿山龙从山上野生状态引种归圃,开始探索穿山龙人工栽培模式及病

9、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研究。2000年沈阳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病害研究室在穿山龙GAP栽培试验过程中,在清原县南口前镇药材园首次发现穿山龙叶部病害大面积发生,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叶片上产生黑褐色斑点,病斑多数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由于症状类似一般的黑斑病,命名为“穿山龙黑斑病”。根据查新报告,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