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1521
大小:1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6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基础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①忍俊不禁()②鞠躬尽瘁()③铤而走险()④鲜为人知()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某班准备举办“走进孔子学院”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2.在宣传活动的起始环节,你要向大家介绍孔子学院的作用,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材料】 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对外承办孔子学院。该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2、与融合的作用。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兼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主要信息一:①主要信息二:②3.活动中,你要根据下面材料,为校报撰写一则宣传稿,要求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不超过50字)【材料一】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时间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分布2006年3月54所孔子学院30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12月249所孔子学院和56个
3、孔子课堂78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9月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100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二】 中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商机,这种情况促进了汉语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 答:4.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纷纷开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并积极组织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展览、演出和活动,以便学员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也为孔子学院设计一门课程及相关活动。参考示例:课程名称:中国武术课程内容:介绍中国武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流派。配合课程举办中国武术表演活动。课程名称:课程内容:5.解释古
4、文划线字词(5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②反归取之()③遽契其舟()④及反()⑤明察秋毫()二、默写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每空1分)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7.,冷露无声湿桂花。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0.晴空一鹤排云上,。11.,思而不学则殆。12.,风正一帆悬。13.,自将磨洗认前朝。14.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三、现代文阅读阅读郭沫若的《白鹭》,回答文后题目(共13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
5、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
6、有了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1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画面名称画面形象画面特点白鹭钓鱼图和谐自然枝头闲立悠闲舒适白鹭晚飞图黄昏低飞16.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17.评论家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18.“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下面的文段,
7、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发现平常之景、平淡之人的美。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秀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挺拔的大树,葳蕤的小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也觉得有韵有意。(《京郊日报》)(一)低下头来(10分)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
8、“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