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28983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望天门山_教学设计1(表格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表格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背景。3.课时:1。4.学生已经学习过前一首古诗,或多或少知道这首诗。二、教学目标2011《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情感、背景等。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古诗,学习生字词。2)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写作背景。三、教学课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魅力,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2.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第九版块第三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山川的气势。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教学准备:1.卡片,背景音乐,画笔,画纸,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诗人的资料及写作背景,熟读古诗。五、学生分析学生之前以前已经学
3、过很多首古代诗歌,如《静夜思》、《夜书所见》……对李白这个大诗人的写作风格大致了解。六、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过程中,坚持古诗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七、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激趣。教师粘贴谜语卡片:()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2.关于李白和天门山,你了解多少?3.资料展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揭露社会黑暗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他的诗以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情感
4、、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创造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二、初读感悟1.课件展示生字:断、楚、孤。2.解题。“望”是什么意思?理解诗题。3.学生自由读,理解,画出不懂的词句。4.多种形式朗读。5.教师范读。6.小组交流诗意。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诗的大意。8.(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深入体会1.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什么呢?2.师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
5、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3.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称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
6、水东流至此回)师范读。指名几位生读,评读。4.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5.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展示)四、拓展积累1.做动作背古诗。指名背,齐背。
7、2.赛诗:你知道李白哪些诗?背一背。五、全课总结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品味。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八、教学反思《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而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悟。结合学生的综合成绩,对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选择一个共融的方法。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让他们来介绍李白,并在拓展部分让学生交流
8、积累过的李白的诗。在教学过程中,我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回”“出”理解这首古诗,结合课件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既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