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

ID:36826135

大小:23.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_第1页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_第2页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_第3页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_第4页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_教学设计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2.  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理解文意。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题解导入:  “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

2、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二、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  (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  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

3、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  (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  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描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画出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性色彩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鬼本质和恶劣伎俩,寓强烈的愤

4、怒于幽默讽刺之中。  论述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事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论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  (3)思考第4小节中“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作者为什么“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抛来--

5、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或“送来”--指有目的的、带有恶意的输出。  “抛给”是贬义,用鄙视的目光给人,而不是出于善心的施舍。  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既写出对卖国政府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三、讲读课文后半部分(5-10节)  (1)指名朗读第5-7节。  (2)思考问题:  ①作者批判了“闭关主义”,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主张的?哪些词语饱含了讽刺的意味?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6、  先用“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一句推上文,然后提出自己“拿来主义”的主张。先破后立。“摩登”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用“吝啬”与上文的“大度”进行强烈的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一步讽刺。  ②“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为什么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送来”的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所谓的“送来”,就是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

7、,“放出眼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的选择。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以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3)齐读第7节  (4)指导阅读8、9两节  思考问题  ①作者以什么作比方来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三种错误倾向?“拿来主义”者采取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教师择要板书:  作者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孱头--怕、徘徊--害怕继承(逃避主义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