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

ID:36822363

大小:4.15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19-05-10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_第1页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_第2页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_第3页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_第4页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考古学第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节陶器第二节瓷器第三节青铜器第四节玉器第五节古钱币第一节陶器一.陶器的特点与出现的意义1.陶器的定义: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经6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2.陶器的特点:制作陶器的原料是粘土。粘土是某些矿物风化的产物,如云母、石英、长石、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方解石以及铁质有机物等。粘土在600℃以上的温度下烧结后,粘土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包括失去结晶水、晶形转变、固相反应,以及低共熔玻璃相的产生等,而使制品变得更加致密,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它改变了物质的本来属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

2、我们说陶器是泥与火的结晶。3.陶器产生的意义:陶器的出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陶器以前,人类制造石器、骨器、木器等等,都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形态,而没有改变它们的本质。而制陶技术是古代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性的突破,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陶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新石器革命(农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陶器的出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陶器的质地与制作1.陶器的质地:陶器按质地可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泥质陶以精细的陶土

3、为原料,一般用于容器、食器。夹砂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蚌壳等,这样烧制成的陶器叫夹砂陶。夹砂陶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2.陶器的制作:(1)选制陶土;(2)塑造陶坯(手工制作——慢轮修整——快轮制陶);(3)入窑烧制(平地堆烧——竖穴窑——横穴窑)3.陶器的烧成气氛:氧化气氛——中性气氛——还原气氛三.陶系与陶器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演变过程陶器的颜色与陶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现出

4、各种色泽。这成为我们划分陶器类型的标准。中国古代陶器可分红陶、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不同类型。1.红陶:在氧化气氛下烧制而成。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溪文化等,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红陶已不占主要地位,进入夏、商以后,就逐渐衰落。2.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红陶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彩陶自从在仰韶文化仰

5、韶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彩陶以不占主要地位,进入夏、商以后,就逐渐衰落。3.灰陶:在弱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灰陶在龙山期文化中大量出现并占主导地位,主要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以后灰陶一直占据陶器领域的主要位置。4.黑陶:在强还原气氛下渗碳烧制而成。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

6、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黑陶有两类:一类是胎和器物表皮都呈黑色,这种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大汶口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典型制品薄如蛋壳,有蛋壳陶之称。另一类则胎为红色或灰色,仅器物表皮为黑色,习惯上称为黑皮陶或黑衣陶。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多见,以良渚文化的黑衣陶最典型。黑陶在商代以后渐趋衰落。5.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未达到1200℃以上,器物并未烧结,因此不能称为瓷器。),质

7、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罗家角遗址和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都有发现;夏代白陶屡有发现,至商代达到最高成就。白陶的器形多为生活用品,有壶、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到西周时期随着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出现,白陶逐渐消失。6.硬陶(印纹硬陶):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硬陶是制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产生的。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

8、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彩绘陶器:即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绿、蓝等彩色纹饰的陶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