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1882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今秋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语文》新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今秋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语文》新教材日期:2004-09-08 作者: 来源:文汇报 从2004学年第一学期起,上海800多所小学一年级新生将全部使用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新教材,这意味着小学“二期课改”从“点上试验”进入“面上推广”,开始了小学从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编教材的征程。 《语文》课程,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接受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感知周围环境、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内心情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今秋近10万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捧
2、上的《语文》新课本,与“一期课改”《语文》课本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识写分流,分步到位”是语文学科中识字教学的基本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识字的环境不同——从原来的认读单字向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转变,简言之,就是在阅读中识字。 其二:识字的目的不同——从原来的简单认字向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转变,同时将识字的兴趣与态度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三:识字的要求不同——从原来的“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用)向以“一会”(会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为主转变,由大量的“一会”带动“三会”。 其四:识字的序列不同——从一般的先易后难认字安排向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
3、紧密结合,边阅读边识字方向转变。 其五:识字的渠道不同——从只注重课堂识字向课内外识字并重转变。 为了方便教师、家长把握使用新教材,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和家庭辅导,市教委教研室特编写了今秋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完全手册,以供参考。 识字篇 识字与认读 [标准与要求]《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但只要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认读,能大致了解意思。虽然《课程标准》将部分识字内容重心下移,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由过去的1200个提高到2000个左右,但识字要求大大降低,
4、将原来的“四会”要求降低为“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 话题1 为什么低年级要认识那么多汉字?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走进阅读”,而阅读的基础是一定的识字量。过去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量过少,识字速度过慢,学生识字的潜能没有很好被开发,致使学生迟迟不能进入阅读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学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而这种兴趣和习惯应该在学生初学语文之时起就悉心培养。 [新教材特点:边阅读边识字]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扫除阅读障碍,低年级新教材变过去识字晚、识得少、识得慢为早识字、多识字、
5、快识字;变先识字再阅读为先阅读再识字,边阅读边识字,促使学生能尽早进入阅读状态。 [经典说法]要走进阅读,首先必须解决识字问题。据对小学读物(书、刊、报)的字量、字频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如能识2000个常用汉字,那么,可能遇到的生字障碍只有2.6%,学生只要借助字典就可以解决,这就意味着,如按照“二期课改”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从三年级起,学生已基本能独立阅读。 话题2 一年级学生识这么多字,适应得了吗? 与“一期课改”教材相比,现在新教材要求识的字是多了,然而,在识字的起步阶段,要求达到的程度低而合理,而且坡度设置更为科学。 [新教材特点:识写分流,
6、分步到位]以往识字要求做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默、会用。学生在抄写和默写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牵制了识字的速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教材遵循“识写分流”的基本思路,对识字的四项要求,不要求一次完成,一步到位,而是分项落实,分步到位。对2000个常用汉字的掌握要求是“在文章阅读中认读”,即只要求把字放到文章里会读,在阅读中能大致了解意思。新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每天所学的生字“堂堂清”——当天所学的生字当天巩固,不允许遗忘——而是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对生字“渐读渐熟”,直至记住,体现对字的掌握时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经典说法]从知识掌握的规律来说,学习过程中的
7、遗忘是正常现象,且对汉字的认识不同于表音体系的文字,它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复现率才能较清楚地认识到汉字的结构。 要及时发现学生识字的障碍点,如学生认识了250至500个字后,会产生一定的识字障碍,可能还会有短暂的停滞。此时,教师可适当放慢识字速度,强化识字环境,重视对所学汉字的梳理与巩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友情提示]家长每天可以让孩子把在学校里学的课文读给大家听,把自己新认识的字向大家作介绍,家长应以欣赏的心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