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

ID:36806502

大小:5.34 MB

页数:166页

时间:2019-05-15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_第1页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_第2页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_第3页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_第4页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10篇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3部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3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3.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论文奖10篇1.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2.张晓朴:《入世后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4期,第5期。3.余永定:《通过加总推出的总供给曲线》,《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4.张新、蒋殿春:《中国经济的增长——GDP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增长的微观基础》,《经济学》2002年2

2、卷1期,第1-22页。5.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证据》,《经济研究》2003年1期,第3-12页。6.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经济研究》2003年3期,第9-18页。7.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第3-12页。8.刘小玄:《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9.谢平、陆磊:《中国金融腐败研究:从定性到定量》》,《比较》,2003年第8辑。1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加快建设

3、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13期。X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黄少安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1)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2)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有效的;(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也受制于其他因素。关键词 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 市场化改革作者黄少安,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近年

4、来,以科斯、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倍受重视,许多学者以它作为工具分析、解释中国的制度变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丰富的制度变迁事实确实为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素材,不过,仅仅满足于用既有的理论解释现实是不够的,需要以现实考察为基础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基于主要对中国制度变迁经验的总结,本文将提出并论证三个关于制度变迁的新假说。①一、“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先增后减”假说(一)理论假说的阐述11定义我们观察到许多制度变迁都具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开始变革时往往很难,阻力很大,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也要冒很大风险———这也是一种可能性成本,改革的效益

5、不一定明显;但一旦突破瓶颈后便效益大增,短期内效益提高很快,具有明显的制度变革效益。经过短暂的“变革轰动效应期”以后,表现趋于平淡: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制度变革仍在进行,但不再是突破性或轰动性的,往往是对已有制度变迁的完善和修补。表面上好像阻力比初期小了,而实际上阻力或成本被拉长到一个更长的时间期限内、被分摊到更多的时点上了,改革的成本依然很高;另一方面,制度变革的效益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例如:中国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X本文是“现代产权经济学与中国产权制度变革”这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课题得到了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会的资助。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九五

6、”重大项目“诸城中小企业改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① 作者在前一时期的观察和研究中,提出了“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递减假说”。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发现边际收益是先递增后递减。因此对假说做了修正。·37·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企业是一种突破性制度变革;而改成股份制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却难度很大,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才能到位,而这段时期改革的收益并不明显。据此我们提出“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先递增后递减”假说。所谓“同一轨迹上的制度变迁”是指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发生后在这个大的变革框架内具有完善、修补意义的持续的变迁过程。也

7、可以认为是依存于主制度的从属制度的变迁。从属制度的变迁只是进一步挖掘主制度框架所允许的潜在收益,而不是突破已有的制度框架。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此处所指的制度变迁是以效率提高为取向的①。所谓的“边际效益”是指多投入一单位变迁成本带来的制度效益的变化。“先增后减”是指一个制度在连续变迁过程中边际效益先因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持续下降,呈倒“U”型(如图1所示)。21模型描述②一定的社会知识存量和资源禀赋决定了社会经济的技术生产边界,制度变迁的目的是选择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形成结构性生产边界,以使技术边界内成本最小而产出最大(诺思,中

8、译本,1999,1994)。当一种效率取向型制度生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