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05955
大小:31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0
《经济大势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大势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引言铁本的教训天下大势三维看经济当前的几个问题小结联想投资俱乐部2007年11月9-10日1引言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人关心每天的全球平均气温、全国平均气温,大家一般关心所在城市的气温和气象情况,为什么作为企业家,却要关心全球、全国经济大势?在经济大势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总是有的企业做得好,有的企业做得差,这是不是意味企业只要掌握了本行业和公司的情况,就够了?一个实例改变了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2004年4月江苏常州铁本案2从回收废旧钢铁起家的民营钢铁企业家2002年看到钢铁市场起来,到常州市开发区投资新钢厂,
2、先后成立7家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22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占用土地6541亩(其中耕地4585亩,含基本农田1200亩);公司贷款43亿元用于项目投资。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决定停建铁本,9部委工作组进驻调查,后以偷税漏税嫌疑,拘留逮捕戴国芳(以及包括其妻在内高管数人)2004年6月,我和同事同学在常州第一看守所与戴交谈4小时,了解戴对事件的看法。2005年、2006年又到常州了解铁本案进展。戴国芳的故事3铁本的教训企业家一定要关心经济大势,特别是在经济大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在企业层面看来无懈可击的决策,还要放到大环境里评估和审
3、查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对错、高下之分,最终也一定受到检验;但当企业无法改变政府的判断和政策时,就要非常客观、冷静地作为“环境变量”来对待,分析利弊,清醒应对企业家除了本行知识和判断力,要增加宏观经济知识、增加对经济大势的关注,积累相关的信息和知识4知识快速折旧的年代可是,宏观经济知识又谈何容易?“加总谬误”究竟什么叫“过热”?经济波动,究竟有没有“周期”?衰退、萧条、危机、复苏?资产价格,“泡沫”究竟是什么定义?“预测”自古就有,于今不衰,不过要论预测的效果,成就平平;探索的态度:通胀——人民币升值——?5世界大变
4、“三个世界”:中国人的世界观影响全球大势的几个事件中国改革开放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开放;印度的开放全球经济格局从此大变“金砖四国”(BRIC):“至多到2025年,BRIC就将占其全球经济的30%,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则会从目前的20%加大到40%;到2050年,中、印、巴西和俄罗斯将分别是全球第一、三、五、六大经济体”(DominicWilson,2006)。从目前看,BRIC中最大的还是中国。6“经济大时代”“的确,取一个角度看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民众卷入全球范围的经济比赛——我们不难看到一个经济大时代的来临。纵论工业化以来的天
5、下大事,英国领导工业革命时,人口以百万计;美国急起直追时,人口以千万计;日本和东亚“起飞”,人口规模以亿计;到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开放和卷入,人口规模以10亿计。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产品和服务在几十亿人口的全球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流动和重组,这样的事情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挑灯看剑:观察经济大时代》(周其仁,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前言7中国经济崛起2005年中国占全球GDP总量5%,居世界第四位;按平价购买力(PPP)计算,居第二位“增量大国”:1985-2005GDP年平均增加率近10%2005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
6、7.40%,进口占6.30%;外汇顺差1020亿美元,外汇储备占GDP36%中国产品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制造业总产出排世界第三,130多种制造品产量占世界第一70%玩具、60%自行车、50%鞋、35%旅行箱包、65%体育用品2/3影印机、50%微波炉、2/5个人电脑、1/3电视机和空调、25%洗碗机和20%冰箱、70%集装箱、12%造船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总出口的46%农业竞争力超过人们的想象服务业正在兴起最大市场和全球大买家:商用航空器、设备和工具、汽车、能源和原材料8“双雄记”美国《商业周刊》(2005/1):20世纪美国的崛起以及21
7、世纪中国的崛起美国实际人均GDP增长:1820-1913年间每年平均1.5%中国。。。。。。。。。1980-2004。。。。。。8.2%占全球GDP的比例美国1820年1.8%;1913年18.9%;1950年27.3%中国1980年3.2%;2004年13.0%;2015年20.3%“不出10年,中国就将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印度只能屈居第二、三位”。9“中国价格”与西方应对“不能不令人吃惊的中国产品报价”(2004年)“中国价格”的含义——“这是最让美国工业界胆战心惊的词汇。你必须把产品售价削减30%,否则就将失去顾客。从
8、家具生产厂到网络设备公司,几乎所有制造商都受到了冲击”。(美国《商业周刊》2005年第1期)部分替代欧美制造业蓝领、白领,以及部分服务业西方工业界的应对之道技术、资本、产业、服务大转移强化竞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