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04512
大小:2.0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0
《《灾难脱险与自救》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灾难脱险与自救2对灾难的认识灾难是客观存在的,危害性极大,如何认识它,有人说:“无知是最大的灾害”,因此,只有加强防灾教育,获得知识,预有措施,才能减灾。3灾害初期人们的心理特征据统计,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只有约12%--25%的人能保持头脑清醒,迅速把握势态发展,及时采取果断行动。而有3/4左右的人出现情感错乱,茫然失措或有人称之为“精神性麻木”。还有10%--25%的人出现严重行为混乱、焦虑和惊恐,从而使灾害损失成倍增加。4对灾难的态度人生多有不测,心理承受能力为要为本;天灾人祸难免,应急自救本领应知应会。5一.火灾脱险及自救6(一)资
2、料有人统计:1924年以前的20年中,美国每年平均约有1.2万人死于火灾(即每天因火灾死亡32.9人)日本1985年统计,全年因火灾死亡的为1741人中国1971--1980年10年时间,平均每年死于火灾4000余人(平均每天11人)7(二).火灾伤亡的原因:1.烟气中毒 2.被火烧伤烧死 3.跳楼摔伤摔死 4.其他原因81.烟气危害(被烟气熏死的占30%~50%)(1)缺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从21%降到17%——妨碍运动肌肉的调节从17%降到10%—尚有意识、疲劳、判断易错误从10%降到6%——昏迷,数分钟内供氧方能苏醒含量降
3、到6%以下——短时间接触致死。9一氧化碳(CO)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当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10%是碳氧血红蛋白时,就会发生中毒,50%时就会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CO2)本身没有毒性,但可使吸气中氧的成分降低,阻碍血液的输氧能力,引起头痛妨碍肌肉调节,使人虚脱,意识不清,一般人员的安全接触浓度为10%,火灾较旺时CO2浓度可达15--23%10烟粒子窒息浓烟中有悬浮液滴和游离的固体,碳粒子结构成分。其中游离的固体碳粒子直径0.01~10nm,大量吸入人的呼吸道,就会阻塞人的呼吸器官而窒息死亡。烟气使人热伤火场温度高达几
4、百度甚至几千度。11(三).脱险与自救1、准确、及时报警2、快速、有效灭火3、灵活、安全逃生12*逃生常识(1)保持冷静,克服惊慌、恐怖心理(2)注意熟悉环境(通道)(3)设法减少烟雾危害(低姿/匍匐/毛巾)(4)逃生途径选择(5)身上着火快速脱下或就地打滚等(6)正确处理灭火与逃生的关系,快速逃离危险区域(7)封闭房间/浇湿/示警求救(8)不要轻易重返火场15法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逃生途径选择①不要乘坐电梯②从室内外疏散楼梯往下跑③朝疏散指示标志所示方向④室外水落管、电线杆等⑤屋顶天窗⑥阳台⑦安
5、全绳/自制简易绳索⑧避难层(间)⑨跳楼(迫不得已)29二、烧伤和烫伤的紧急处理1、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2、电烧伤电弧烧伤:同上电流烧伤:立即就医3、酸、碱灼伤:脱去污染衣服—→大量水冲洗(20分)---→用5%碳酸氢钠、5%硼酸液湿敷(10分)--→水冲洗—→送医院局部降温凉水冲洗30分钟30五、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①了解中毒现场情况,部署抢救程序,组织救护;②救护人员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作好自身防护,关闭煤气总闸,禁止明火,不要开关电器(如打火机打火、电灯开关、照明灯、手机等);严防摩擦产生火花:高跟鞋走动步幅不要过大,穿化纤衣服动作
6、要轻柔。31(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③发现病人立即打开门窗,并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使病人吸收新鲜空气;④有条件时可给病人吸氧;⑤对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⑥呼救“120”急救机构,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联系高压氧舱32六、溺水一、定义及概述淹溺(drowning),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最后造成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跳停止称为溺死(drowning),如心跳未停止则称近乎溺死(neardrowning).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害及全身中毒。33概况据报道,美
7、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9000人,是美国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最高死亡率是在学龄前的1-4岁;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有酒精中毒的因素。此外,美国每年发生近乎溺死者约8万。上海市1991-1995年共院前救治溺水者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溺水以7、8、9、三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例数的15.23%、13.25%和12.50%。34干性淹溺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
8、痉挛时,心搏可反射性地停止,也可因窒息并致心肌缺氧而停止。所有溺水者约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35湿性淹溺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