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

ID:36795571

大小:344.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5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_第1页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_第2页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_第3页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_第4页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或~漠~第64卷第6期2011年l1月Vo1.64.No.6Nov.2011.019~023大~学一擎~报~●人m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学蝴吴根友摘要:作为一种哲学观,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是当代中国哲学关于哲学本性的新认识,它从原则上揭示了哲学认识追求自由的本质属性。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不仅哲学无定论,科学认识也无定论,关于“什么是科学”也是无定论的。人类的所有认识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其真理性都是有条件的。而有关“一切真理都是相对性的真理”这一陈述,也适合这一命题本身。“哲学无定论”有助于当

2、代中国哲学从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为哲学正宗的教条哲学观下解放出来。关键词:陈修斋;哲学观;哲学无定论;广义认识论;科学1988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辈学者陈修斋先生发表了一篇非常引人深思的哲学文章——《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哲学无定论”的著名命题,对于哲学的“性质”问题提出了非常思辨的新观点。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然觉得这一“哲学观”非常独特、新颖而又具有开放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当代中国哲学的自身特性及其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仍然坚持狭隘的“哲学观”,否认中国有哲学,

3、或者说中国哲学不那么哲学的人来说,无疑应该读一读陈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何谓哲学”的问题上可以换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此重新咀嚼这一命题的理论价值,并对这一命题在个别论述上存在的若干可以深化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证于学界同仁,也希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同仁能够沿着前辈学者开拓的思想之路,将哲学与中国哲学这一新的思想与文化事业推向新的境界。一、“哲学无定论”的基本含义“哲学无定论”的命题,其实是对中外哲学史上“何谓哲学”,以及种种哲学争论的精神现象所给出的一种理论性的总结,并以一种命题的形式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4、。这一命题恰恰是“即哲学史讲哲学”的一个典范性的表现。陈先生是这样界说“哲学无定论”的:“事实上不仅对于哲学的定义无定论,对于哲学是否应有或能有公认定义问题无定论,对于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也都无定论。我认为,无定论正是哲学的本性,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的。如果一旦有了定论,则它就是科学问题,而原本并不是或不再是哲学问题了。”①对于陈先生的这一段话,我们似乎可从如下四个层面来理解:其一,人们关于何为“哲学”的定义本身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公论,此为“哲学”观念或学科内涵的“无定论”。其二

5、,对于“哲学”观念与学科内涵的本身是否应该,或者是否能够有公认的定义,人们也没①《陈修斋论哲学与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页。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64卷第6期有普遍接受的公论。“是否应该”属于合理性的追问,“是否能够”属于人们能否有达成、实现定论的能力问题,这是对于人类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和社会条件的许可性的追问。其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或知识系统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只是那些不具有普遍接受答案的问题才有可能成为哲学问题。其四,“真正的哲学问题”即是那些在“原则上无法用实践来检验而达到最后的定论的”的问题

6、④。对于上述四个层面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陈先生又说,“它是否原则上是不能有定论的‘真正哲学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论证。”②陈先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当时、而且现在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不是也都是无定论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都是无定论的,岂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受到了怀疑?对此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陈先生以理论家固有的勇气给予了理论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实际的客观真理”,而且也正是从此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已经成为科学”了。然而,所

7、谓“定论”,不仅是指“经受过或经得起实践检验而得到证实和证明的真理之外,还包括能为人们(当然是指其知识或智力足以了解此理论的人)所普遍接受的意义”③。正是从“普遍接受”的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并非定论”④。而且,即使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也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物理学、生物学等一样的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特征不会被非无产阶级的人所接受,因而不可能像一般具体科学那样成为普遍可接受的哲学。即使不从“普遍接受”的观点看,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对世界的‘最后一言’的‘绝对真理”

8、’,而且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的‘绝对真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是体现在全人类的科学和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辩证唯物主义也不会有朝一日成为对世界的‘最后一言’式的‘绝对真理’,从而成为人人普遍接受的‘定论”一。应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