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规律》PPT课件

《分离规律》PPT课件

ID:36792011

大小:3.21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5-10

《分离规律》PPT课件_第1页
《分离规律》PPT课件_第2页
《分离规律》PPT课件_第3页
《分离规律》PPT课件_第4页
《分离规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离规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德尔(Gregor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1857~1864年连续做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确立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分离规律第一节分离规律及其分析第二节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分离规律第一节分离规律及其分析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二、分离规律的解释三、分离规律的验证四、分离规律的意义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A、豌豆花色杂交试验B、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C、性状分离现象*性状(character/trait):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单位

2、性状(unitcharacter):区分开来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相对性状(contrasting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如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P:亲本(parent),杂交亲本;♀: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的杂交亲本。×:表示杂交;F1:表示杂种第一代(firstfilialgeneration);: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发育形成的个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A、豌豆花色杂交试验1.试验方法P红花(♀

3、)×白花(♂)↓F1红花↓F2红花:白花3.15:17052242.试验结果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为红色;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的植株,一种开红花,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接近3:1。3.反交(reciprocalcross)试验及其结果孟德尔后来进行了反交(reciprocalcross)试验,即用白花亲本作为母本、红花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即:P白花(♀)×红花(♂)。反交试验结果:F1植株的花色仍然全部为红色;F2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也接近3:1。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

4、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B、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性状杂交组合种子形状圆粒X皱粒子叶颜色黄色X绿色花色红花X白花豆荚形状饱满X不饱满未熟豆荚色绿色X黄色花着生位置腋生X顶生植株高度高X矮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七对相对性状所选择的这七对相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差异;按杂交后代的系谱进行的记载和分析,对杂交后代性状表现进行归类统计、便于分析各种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1、七对性对性状的选择2、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性状杂交组合F1表现F2表现显性隐性比例花色红花×白花红花705红花224白花3.15:1种子形状圆粒×皱粒圆粒

5、5474圆粒1850皱粒2.96:1子叶颜色黄色×绿色黄色6022黄色2001绿色3.01:1豆荚形状饱满×不饱满饱满882饱满299不饱满2.95:1未熟豆荚色绿色×黄色绿色428绿色152黄色2.82:1花着生位置腋生×顶生腋生651腋生207顶生3.14:1植株高度高×矮高787高277矮2.84:1C、性状分离现象1.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dominant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ch

6、aracter)。2.性状分离现象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一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charactersegregation)现象。二、分离规律的解释A、遗传因子假说B、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C、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D、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E、相关名词解释A、遗传因子假说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dominant~)控制,而隐性

7、性状由隐性因子(recessive~)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C、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thelawofsegregation)*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影响。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

8、子代中。D、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成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类性状的基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