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

ID:36787522

大小:1.57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5

上传者:U-145848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_第1页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_第2页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_第3页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_第4页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姓名:代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师:王宛磐20080401 中文摘要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体现,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本文试图在已有的个性教育与作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建构和实践上的探索。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首先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第二、阐述了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笔者主要从“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来指导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第三、界定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这一理论的内涵。阐述了个性、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等的含义和特点。第四、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是本文的重要内容。笔者主要从个性化作文标准、教师教学、改变作文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探寻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个性;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Abstract’IkindiVi(hlalizedcompositionteacllingofnlesellior面ddleschoolisal【indofcompositionteac址ngundertlledirectionofp血cipalparteducationconcemion.nis觚ewthoughtuIlderⅡ1eguidaIlceofmenewCKneseStaIldardSofSelliorEduca_tion.0|Il吐1ebasisofresearchoniI碰VidualizededucatiomlandconlpositionteacllillgofnleseIliormiddleschool,tllismesisa_ttemptsontlle唧loring矗.omtheo巧aIldpraCtice.The廿1esism砒nlycoVerSfourparts:Partone:Analyzeselliormiddleschool’scompositionteacllil玛cⅧ1.cntsitllationexistingproblem,aIldhasmadad“1edanalysist0tllereaSonwhyitisproduc圮d,po硫out仃jlditionalcompositionteac拭ngt:heteacherhaSnotreallyproceeded丘-omneed舷s姒’sdiStinctionexpressestoo略a11izecompositionteac:IlingcollrseandwritillgcourSe,pattemingnledeVelopmeminhibitingstudent’sindividualchara肚erandcreatiVit)rseriouSlyofteaClling,maketheteacllingofcoIIlpositionbecoInethe衔对lte血g“long—standillg’problem.Pan帆I:EXpl咖edtlleindiVidual时ofselliormiddleschoolandmeltthemeo巧oftcaclli|19ofcompositionisfollo、Ⅳed.Thea删borI蹴nlyis6.om‘‰eo巧ofmultiV撕ateintelligence”,‘‰enewcourseofstaIldard’’and‘‘meeducationofqllalit)r’’to证'仃ucttlleindiVid吼l时ofseIliorrniddleschoolandteac№gofcompositionmeh.PartⅡ鹏e:Thecontainofnlemivid砌izedcompositionteacllil玛of此s啦ormiddlesch001.IteXplaillnlemeaIlingsaIldcharameriSticsofindividuali够orindiVidualizedteaclliIlgorindivid砌izedcompositionteaclling,andsoon.Partfour:TheindiVidualityofseIliormiddleschoolIneltsteachingofcompositionitisirIlport锄tcontentoft:his枷cletoinlplementthetactics.Tlleautbormailllymelts丘.0mindiVidual时compositions伽dard,tlleteacher’steaclling,andII chaIlgetlleconlpositionandappraisetllemechaIlismwaitreSpeCtto100kfort11emetllodsoftlleiIldividualit)rofseIliormiddleschoolInensteacllingofcomposition.Keywords:砌惭d砌毋;IIliIldiVidualiZed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周蔫黜栩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黼;麴舜’易日茨鬟鬃馘赡作粳使潮援救书本人经河角大学审核批忿黪荸渤露蠹孽佐。作为学位论文畿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甜毂学有关保学誊缴碉:鬻经删要求,即渑甬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电灞匆掏、数据收囊融巧。掏和本校图书馆等援拱学住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波捡素、奎婚毋糕小.擐积河摊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词潮豫藏融.采扇彩卵‘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月曰 引言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的语文学习活动,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审视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个性的缺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文教学主体的迷失,写作中毫无个性显现,导致中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作文内容雷同、手法雷同、思维雷同⋯⋯千人一面,千文一面的现象让人几乎难以感受到个性智慧的闪耀。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自我生活,让学生作文成为一种应付,写作也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最终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袭。教师作文的教学也就流于一种形式,都是为了应试而作文,作文教学看不到生命活力的张扬,看不到探求事理的深邃,看不到叩问现实的雄健笔力,看不到桀骜独特的鲜明个性。到头来,学生非但写不出作文,就连谁在作文都不知道。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中的一篇文章《突破僵化的模式》中集中描述了许多人对作文教学现状的不满甚至是讨伐。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阅卷真是味同嚼蜡。雷同是学生写作的大忌,却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这就说明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严重的模式化问题。可见,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沉重在于严重受应试教育作文写作和教学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种种“体系”、“模式"、“套路刀、“程序”中解脱出来,还其本真,展示个性。作文教学应该要着眼于“人’’,开发人的智能,提倡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本文想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使学生树立真正的作文观念:真实地表达对社会、生活、人生的独特感受,“写我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使学生的作文充满自由、活泼、健康的魅力。本文试图在教学规律指引下,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引导学生表达真 实的情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高中作文教学个性化应该得到重视。(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思考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备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高中作文教学无论是在作文教学理论研究上,还是在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上,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探索写作规律,使作文教学具有了科学性、可操作性。作文教学有了一套较系统的文体训练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注重向学生传授简明、实用、有效的写作知识。学生经过中学的训练,基本上能掌握作文的表达方式并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是给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新的契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学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使学生感情真挚地作文,“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要使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l】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但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从整体来看,作文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最突出的问题是面对应试考试,作文教学模式化现象严重,导致学生作文共性泛滥,个性缺失。1.缺乏真情实感,虚假编造现象严重。中学生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作文应为青春写作,应该充满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的气息。作文是作者心声的流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都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中学生的作文本是缤纷多彩的,而现实却全不是这样。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严重,写作中的公式化、一般化、人云亦云、陈旧老套等等比比皆是。这种不真实2 的千腔一调的文章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2】叫人不禁要追问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啦!许多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艺,这种不诚实的写作充分暴露了学生写作中缺乏真情实感,随意虚假编造的弊端。2、抄袭模仿,作文雷同现象严重。2001年、2002年高考作文分别以“诚信’’,“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而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大量考生套题抄袭,作文教学的弊端清晰地凸显出来,诸如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活跃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写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学生的写作个性和独立人格的缺失,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性的迷失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规范化、程式化的写作训练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在写作上缺乏创新意识,写作个性丧失,抄袭模仿等不健康的文风泛滥成灾。追本溯源,是由于写作主体缺乏写作动力和诚意,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作训练模式化使写作抄袭泛滥成灾,思维方式趋同,个体思维缺乏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所致。学生在写作中“一凑、二抄、三套”,【3】学生的作文有的只是技术性的操作,作文套用和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在作文的结构上也有明显的固定套路,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更具典型。这种有“固定套路"的作文写作训练将造成学生鲜活的创造力的丧失,使学生失去生机勃勃、个性鲜明的“我”。这样以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来换取考试的高分,代价实在惨重。学生作文没写好,文风却搞坏了,这样的作文教学会把学生引向极其危险的误区。3、学生厌倦、害怕作文。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几乎所有的作文题目他们都认为没什么可写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不容易把握,这次审题正确,下次可能就会被判为文不对题,这次能得高分,下次却可能得个低分,因此对自己的作文水平弄不清楚,不知道下篇作文会写成什么样,会得到什么评价。因而提起作文就头疼,未曾下笔先怯三分,写作的时候常感觉力不从心。在畏难心理的影响下, 许多学生对写出优秀作文根本不抱希望,怀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写到哪里算哪里,写成啥样算啥样,不愿意在审题、写作、修改上花费精力和时间,以至出现了审题时候问老师,写作时运笔如飞,倚马可待,修改时一句不动、一字不易,甚至懒得多看一眼的怪现象。4、学生作文缺少创新。笔者曾对我校高中生进行过调查,学生课外基于兴趣的自由写作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写作基本上还停留在教师要求写才写的被动写作的局面上,缺乏更主动、更积极的追求,因而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创新性的发展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作文教学的目标,异化为培养作文应试能力。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成长的需要,而是一种缺乏心灵的感动,没有精神的需求,却又不得不完成的沉重而痛苦的负担。在考分高于一切的指挥棒下,写作已远离了生活的本源和教育的真谛。在这种偏离写作本质的应试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思想贫乏、思维僵化、语言枯涩。作文教学不但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在写作上缺乏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缺乏健全的写作人格和写作个性,写作热情不高,缺乏自主性、主动性、缺乏创新意识,是目前中学生写作面对的、难于克服的困境,是学生写作主体性失落的标志。学生作文缺少创新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读写严重脱节,学生不会从课文或其它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并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总是处在一种没什么可写的困境中,缺乏想象力,导致假话、空话、大话、废话的泛滥。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许多人都感叹学生作文内容和抒情时的惊人的相似。写母亲,就联系祖国;写老师,就比喻蜡烛;写蚂蚁搬家就是人多力量大;写路,就必定是人生的道路⋯⋯,学生作文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本该有的激情与幻想,他们用自己的手写下的文字并不是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灵之音,而是社会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枯燥文字。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少能看到想象奇特,敢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4 真知灼见的极富创新个性的作品。可以说,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二)对这种现状成因的思考。1、封闭的作文教学环境落后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高中作文教学自我封闭起来,变得凝固化、静态化。高中学生积极鲜活的思维受到了无情的扼杀。高考指挥棒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金科玉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文训练跟着考试指挥棒转。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人为地拉开差距以便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将作文教学目标定位于升学考试,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就成了教和学的主旋律。因此,有相当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强调语文学科知识化、公式化,把各种文体写作程式化,学生为了掌握各种“知识”,只好整天钻进书本。空间的狭窄、生活的闭塞,使学生的情感之源干涸,成为精彩生活中的贫乏者。脱离了火热的时代和多彩的生活,写出的文章难免干瘪乏味、缺少灵气。刘锡庆教授说:“生活单薄,思想贫弱,不善于观察,不长于想象,缺乏‘发现’的能力,这对于‘写作’来说,的确是致命的缺欠,是‘先天’的不足,是极大的不幸!我们的‘头脑’本来是可以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做出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的,但是,你切断或削弱了‘客体’和‘主体’在认识上的联系,那么,你‘反映’什么?又怎么能做到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呢?,,【4】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思想僵化、文思枯竭、文章乏味,体现不出生活的亮色和人生的曲折美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真实的情感,惟恐它不是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惟恐它是肤 浅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真实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深刻。于是学生作文中充满着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叶圣陶说:“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如果说考试,人在一生中要遇到许多不知多少次的作文考试,写信、写通知、写计划、写总结、写报告,等等,全是作文考试。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和生活。"【5】其实教师要了解,高考作文有考试的特性,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作文,与平时个性化的写作(尤其是文学性写作)还是有所不同的,但平时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自由地写作,让个性充分发挥。因为评判是有相对确定的标准的,有人形象地把高考作文比作“戴着镣铐跳舞”,是有些道理的。戴着“镣铐"竟能跳得好,那水平和实力当然就是高的。但不能让学生过早的戴上“镣铐’’,这样会使学生根本学不会或不敢学。只有先让他想学了学会了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他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2、作文教学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他们会消沉、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同时,教师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只是对交上来的作文打个成绩,简单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回应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3、缺少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6 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开启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逐渐消退。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若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压制,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他们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4、学生课外积累少,文化积淀不够在繁重的学业、电视、游戏和网络聊天等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名著的中小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事实上,许多同学平时除了读教科书和一些教辅材料,就很少涉猎课外阅读领域,没有读过几本经典作品。中小学生需要读书,需要读名著,就像他们发育时需要营养一样。他们在这方面是没有“库存"、也没有“感觉”的。要知道,阅读积累与作文能力的提高关系甚大。大量的阅读能启发心智,拓宽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同时观千剑而识器,逐步培养起对文章的细腻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风格的表达方式,这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那种“临时抱佛脚"的作文套路,不仅不能取代阅读积累,而且这种做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作文能力,当然也就不能保证高考作文的成功了。所以,作文学习的关键还是要有阅读积累。当前,学生没有习惯用敏感的眼睛去发现,用细腻的心灵去体会,忽视了生活的很多闪光点,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透,感受不深,这也是作文写作材料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7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支撑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即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力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几种智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己,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使得教师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其次,它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使得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它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即“如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既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又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6】可见,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思想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也为本文所倡导的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平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作文个性化评价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的支撑。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8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7】“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8】《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任务,对于我们克服模式化作文,倡导个性化作文,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3、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21世纪教育框架。这一规划的批准和实施为各科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使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有了保证。我们知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为一对范畴,具有特定的内涵。作为完整的概念,它们分别指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行为、教育质量评估等一系列内容和环节要素构成的系统。应试教育是以选拔考试、提高升学率为目标,以考试要求为教育内容,相应确立起一套适应考试要求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由此确立以考试成绩、升学率高低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而素质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是培养自由人格的个性化教育,而应试教9 育却是扭曲与分裂人格的教育。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现代教育已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了两个害处。一是使教育变成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它天生的主体性及尊严。二是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沦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9】应试教育显然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机制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立性被漠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积极参与生活的、有独立劳动能力的公民。这一目标,需要个性化教育来实现,而个性化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作为“指挥棒"的高考作文试题正在试图做素质教育的导向,那些关闭校门、要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校在新的考题面前未必能让学生拿高分。请看2007年部分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导向作用:(1)导向对生活的关注。几乎是11个省市作文题的共同特点,较为突出的像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重庆卷);‰怀想天空”(江苏卷)。(2)导向分析思辨能力。如全国卷漫画作文“摔了一跤”(全国卷),要求考生对现今教育孩子问题做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一步与一生”(四川卷)。(3)导向综合素养。如“诗意的生活"(湖南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山东卷)。(4)导向真情实感。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江西卷);“必须跨过这道坎”(上海卷)。总而言之,2007年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开放性,越来越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体现自己个性的作文。以上这些开放性题目,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思考社会问题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些都启示广大师生要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这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规定和新课标的精神,这就是:从知识传授走向价值体验,从学科本位走向各科整合,从注重文本走向关注社会,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索。教学改革的潮流必然要涉及到考核评价问题,通过高考题目初步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作文当然是极好的载体。如主题活动策划、小课题研究、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的建设,在网络环境下lO 的信息整合、探究性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方式方法的变革,都能在作文训练中反映出来。三.个性化作文教学涵义的界定1.什么是个性。关于个性,在学术界内有争论,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在杨玲、王爱兰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这样表述“所谓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界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01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中表述为“个性,即人格,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砌(面具),戏剧中演员所戴的特殊瑶具表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身分。把面具直译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人既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某些外部未必显露的东西,这些稳定而又异于他人的特质的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表现了一个由里及表的包括人身心在内的真实的个人——人格。综合地界说可称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意志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使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这种界说强调了人格的四方面:全体的人,持久的人,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个性。”Illj《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表述“人格指个人的心理面貌或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个性)是在个体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个性)是个体与现实的特定关系的反映。⋯⋯人格(个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词。二者均是个人的一切意识倾向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人的心理面貌。⋯⋯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个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12】黄希庭、郑涌等主编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理论与探索》中提出:“个性与人格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一,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讥dividual di侬蚓∞e),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从反应到价值观,从感知到思维以及人格等,都有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它既能表现这个人,又能解释这个人的行为,阐明其心理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其二,个性是相对于共性(generality)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自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是由某些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个人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或共同的。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13】史爱荣、孙宏碧主编的《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中这样写道:“个性与个体的自然性是密切相关的,但个性并不是指个体的自然性,但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自然性而在于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与个体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人的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个性’这一名词是从外国语中翻译过来的。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界最早把英文Pers伽lal时译成‘人格’;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有关心理学、教育学著作中‘人格’一词传到了中国,我国心理学界把它译成‘个性’。而美国则把人的个性称为个性化。个性化也就成了个性的普遍含义。个性既代表了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的倾向,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意志、信念等不同,还体现了个体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品德、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我们把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及精神面貌,包括一个人怎样的行动着,他怎样对待自己,又怎样去影响别人,这些可以被认识的内在和外在的品质面貌的总和成为个性。通俗地讲,个性化就只有我一个,我的特殊,我的行为,我的手段,我的目标。个性是区别于个体的重要标志,又是个体所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1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个性的概念:“个性是生而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这是就其广义来说的。如果就其狭义来说,则个性仅指稳定的心理特点而言,即个性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12 圣士,凸。,,【l,j#口口。所以笔者认为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界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并且在个体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个性化也就成了个性的普遍含义。教育个性化的要义在于:教育应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习者的需要,并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就其实质而言,一方面,教育个性化是满足不同个性学习者需要的过程。个性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一个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承认每个人之间天赋潜能的差异;承认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强调每个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特殊能力;强调每个人独出心裁、主动创造的才能。因此,教育个性化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尽量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关爱每一个学生,丰富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2、个性化作文涵义。2.1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中央教科所课题组用“十个字"概括出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这就是“需要、真实、健康、自主、创新”,【16】“基本要素"的提出,为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提供了依据。“需要’’是指作文的动机,作文主体有了表达内心认知的欲望,不吐不快,需要表达,这种表达必然是愉快的。这样的个性化作文不再是获取分数的工具,而是贯穿学生一生的精神活动。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把作文当作人的生命活动。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审题”技巧和作文技法,而不鼓励学生去“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别人,“发现’’自我,更不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立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早为学生所深恶痛绝。“真实”是指个性化作文表达的内容是真实的。真实包括真有其事,或真有其人,也包括虚构的内容(如童话、寓言、小小说等),这种虚构要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独立的思想。在一次作文课上,我问全班同学:“在作文中谁说过假话、空 话、套话?”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自己经常在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假话、空话、套话,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学生说假话的原因在哪里呢?是谁“逼”他们“造假”?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在一篇《作文为什么不能说真话》的文章中,一个男生讲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次寒假他和家人外出旅游,在外省的一个小镇赶集时,看到当地的几个税务人员戴着墨镜,对着卖东西的人又打又骂又要钱,十分生气,就把自己的见闻写在作文中。等到作文本发下来,己被老师改得一无是处。老师还把这位同学找去说:“那么多好事,你为什么不写?为什么专写黑暗面?”老师还告诫他说:“要是毕业考试时这样写,你就完了!,,【r7】老师这样做,或许是出于好心,但这样引导,学生还会讲真话吗?对此,语文教育家张化万先生深刻指出:“如果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将会愈低。”【l8】学生本身要沟通,要与别人取得共识,这正是个性化作文的真正需要。所以,我们应该允许作文主体叙写自己的见闻,抒写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正是人的天性。“健康”是对表达内容的“质"的要求,也可称作表达的“标准”。这里实际涉及到了“个性’’本身的健康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这是对个性化作文“质”的一种保证。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与众不同,这是创造性的基础。造成差异的原因首先是先天性自然因素所致,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其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不能把“个性”圣化、神化。其实,个性与共性是同时存在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共性,也是个性:“忠心报国”是共性也是个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共性,也是个性。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在指导学生写作个性化作文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水平。“自主’’是指作文的表达内容、表达过程和表达方式是自主的。这种表达,不是别人让我写,而是我要写;不是别人规定我写什么,而是我要写什么;不是别人要求我采用某一种形式,而是我要选择这种形式:不是别人要我采用某一种14 技巧,而是我要运用这种技巧。这种自主作文类似《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上说的“自由写作’’,如随笔、随感录、札记、观察与思考、周记等。这类写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全面开放的,学生会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地进行练笔,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明显提高。“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突出特点,没有创新,个性化作文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创新作文所表达的内容,使用的形式,运用的技巧和语言都是新颖的,具有创造性。创新来自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感受,作文主体要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新颖的构思,独有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反映作文主体独特的个性心理。个性化作文忠诚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中得到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并且逐步变得善于表达;个性化作文是作文主体“内心感受”的真实表现,学生愿意写,乐于写,“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文如其人”。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自由状态”又是作文主体思维活跃、最能“标新立异’’之时,也是最容易创新之时。2.2个性化作文涵义。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深圳大学的叶培祥老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中是这样定义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最重要的品质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作文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特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形式。”【19】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作文个性化和作文教学个性化》中概括了作文个性化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20】前者主要强调个性化作文从内容到形式整体上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差异性,是从总体上阐述其特征;后者虽然用的是“作文个性化”,实质上也阐述了个性化作文的特征而且分得更细致,从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因此,个性化作文,是借用“个性化’’这个概念,表达学生在自主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等,即学生在作文中所达到的鲜明、生动的各具特色的状态,具有新颖的审视 角度,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作文称为个性化作文。3、个性化作文教学涵义。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体现,是张扬个性、引导学生写作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改进作文命题方式和方法,改进作文评价体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内容包括:(1)学生在作文中充分拥有写什么的自主权和自由权。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到生活中自由地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到的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时,让学生自己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真正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读解”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能力。(3)改变作.文的评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互评,把作文评改变成第二次作文。在作文评价体制上,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级的教学要求。四.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一)个性化作文标准。1、立意个性化。文章立意不同体现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例如,中国文人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写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古有宋玉的悲秋,也有刘禹锡的喜秋;今有老舍的《想北平》,也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正因为这些作家在写秋时立意不同,才呈现不同的美,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作为学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不落窠臼,就只有不但创新,写出具有个性的作16 文。2、构思个性化。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蜒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日本有一篇《关于‘找窍门’》的议论文练习实录,作为说写的示范收编在日本国语教科书里。这个练习的具体过程便是从说话开始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对于选题的中心和论述层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基础。台湾语文教学界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近些年他们引进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将先说后写郑重地写进了教学大纲里。在《国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命题后,酌与学生作短时间之讨论,再令学生撰写⋯⋯”讨论时间虽短,效果却很长远,学生自能养成一看见命题就用心思考的良好构思习惯。讨论还没开始,学生大多就已进入“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踟蹰"的“愤悱”状态,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17 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这种“真切体验”,作为一切作文的精神底色的“真情实感”是无从谈起的。当前的一些创新作文实验,常常就在构思指导上陷入误区:先设计出一套“创新”的程序,再在每个环节上“研究"出几种方法,如“开头三法"“过渡五技”“结尾七巧”等,最后以此为路径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创新作文”训练。其理论预设是:创新精神或创造力的培养是有捷径可走的。这样就难免出现如此的尴尬:孩子们有眼,但眼珠是别人的;孩子们有心,但血是别人的;孩子们有嘴,但舌头是别人的;孩子们有手,但肩膀是别人的;孩子们有脚,但路是别人铺好的⋯⋯3、语言个性化。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品位的高下,孔子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语言需要经历熏陶、积累、沉淀、酝酿、显现和锤炼的长期反复的过程。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指的就是那些索然寡昧、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叙述贫乏苍白,议论空话大话,抒情干嚎几句。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由于对生活缺乏深入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缺乏科学训练所造成的。语言是最鲜活的,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本质上就是语言运用的独创性,因而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语)。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大胆肯定学生尝试使用的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句、独特句式、独创词语等等。同时,要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推敲词句。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美国写作教学专家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中也说:“诗歌或者故事能够一下子完整地、像鲜花盛开那样地跳进作家的脑中,这种情况实在是非常罕见的",“很容易写出来的东西是讨厌的,难以卒读。’’语言个性化的好文章,总是反复修改出来的。4、思想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就“必须绝对保证有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18 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列宁语),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在这方面,不同气质的人迥然相异:多血质的学生思维灵活,动作敏捷,下笔成文,但往往缺乏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胆汁质的学生表达方式以叙述、抒情见长,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具体细致,分析问题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粘液质的学生构思深刻严密,但缺乏新颖的见解和强烈的感情;抑郁质的学生观察细致,叙述详尽完整,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缠绵悱恻,议论逻辑性强,鲜见夸张性语句。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学生唐妹玮以短短250字的文章《受伤的蝴蝶》获得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举办的“全球性青少年精神卫生主题征文赛"第一名。作者以象征手法,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要善待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的主题。作者说:“在构思《受伤的蝴蝶》之前,我只是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写下来。我想到了一个以前的同桌,也就是我作文中的主人公。我希望他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并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美好。"【2l】这种人文关怀就是她思想深刻性所在。多数语文工作者认为,写周记等自由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在周记里,学生的思想是坦露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个鲜活的“我’,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个“我’’。魏书生老师发挥自己身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优势,对犯错误的学生,要求其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形成制度,就是作文思想个性化的成功尝试。(二)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特点,不照搬课本教参,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也容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对一些问题也可以展开讨19 论。这些都是个性化的思想在碰撞,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课堂里任思想驰骋。“教师的职责现在应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四】因此,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人格修养的优劣,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下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角色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他的观念、意识、知识、情感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这个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作为一名教师,你不满足自己的教学,你就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多的新方法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这种“不满足”状态的激励下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研究表明:好学校的教师与一般学校的教师相比,会更加不满意自己的教学效果及其学生学业成就状况。理论研究学习对教学实践的帮助,会使语文教学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是教师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效率、个人修养以及愉悦生活。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有利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有利于形成自己健康、鲜明的个性。同样的内容可以以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去实施。现在语文教学研究人云亦云的东西很多,教师如果对这些研究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辨,就随意附和一些流行理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教师应该把 加强自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教师们快乐的源泉。作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个人,个性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可是,由于传统的长期的封闭和压抑,人们的个性被压制了,教师也不例外。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必须在文化、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表现出足够的品位、活力和能力,敢于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勇于卸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充满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创新教育中,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因此,适应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师,自身也得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修养。’’【23】顾明远教授也说:“2l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4J2、以文养性,培养学生良好个性。(1)基于学生现状实施作文分类、分人教学基于当前我国现实国情,班级人数较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基础层次都会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设下障碍。学生性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可以实施分类教学。按性格分类教学,就是要针对同类性格的同学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可以针对同类性格在写作中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也可以有意将不同类性格同学安排在一起进行习作交流,达到互补的效果。针对性格2l 差异特别大的同学教师应特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个人性格不同,有目的的制定习作计划,不必“一刀切"。如女生或性格细腻的同学擅长写作记叙文,而粗放性格同学则喜欢议论文,因此教师在摸清情况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应该实施同一内容的训练。在进行个别指导时,应分析学生个性中的主导因素,分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使学生的积极写作性格因素得到最大化发挥,消除不利因素,张扬学生的勇敢、正义、公平等性格。传统教学观念中,这些内容交给了政治课,似乎与语文关系不大。事实上,只有具有了健康的性格才会有健康的文章,这就是性格对写作的定向作用。有些同学对于文学所要关注美的题材,缺乏勇气写,如农村同学不愿写自己家庭,有些同学因为父母衣着土气而不愿描写父母的肖像等。而在第四届姚雪垠作文赛中的一等奖作品《爸爸这人》中,作者武玲同学则选写了作为站长的父亲的不正之风,这需要一定的勇气。现实中,正是由于懦弱,许多同学失去了许多非常具有价值的素材。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鼓励。由于学生个性不同,所以教师应在作文过程中给予学生不同的关照,如喜欢抒情散文的同学我们应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喜欢议论文写作的同学教师也要提供其尽情发挥的空间等。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的作用如导演一样,可以给同学表演的舞台,使其才能得到尽情发挥。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写作整体素质的均衡性,对偏好某一种文体的同学,需要弥补其他文体的训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其实质是以牺牲学生个性专长为代价的。齐步走的教学方式远不能适应今天多元的社会需求,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社会的选择,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写作教学与此同理。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应是让学生具有社会所需求的初步的写作能力,在保证基础的条件上,让具有写作天赋和兴趣的同学写有所长,为社会写出好作品,而不是搞齐头并进“人人皆可创作”。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个性的自由选择天地。(2)真实体现“文如其人’’ 基于“文如其人”这种现象,性格对写作的影响也应反映在作文教学中。班级制教学形式中,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性格差异采用“一刀切”的作文教学形式,致使教学中存在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现象。基于上边所述,作文教学要因人而异,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学生能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积极健康思想的感染与熏陶,注意高尚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德育功能。文学是需要个性的,议论文同样是要个性的,“像刀枪,像匕首"的杂文只能由有着倔强不屈性格的鲁迅才能完成。也只有有了鲜明的个性,文章才生动活泼,“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自己所想到的东西”。【25】因此即使在封建文网禁锢极严,天下滔滔皆为歌功颂德之作的明代,李贽仍能卓尔超群。对中学生写作而言,写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人欣赏,而在于人格培养和普通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与专业作家相比较而言其社会公共性较强。中学生个性社会化程度较低,因此具有众多原发性特点,需要教师梳理。教学中有的很大的成分是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逐渐趋向社会的主流行为。要使学生能有健康向上文章,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人格的培养又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矫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有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教师在提供了这种环境后,并非等于教师使命的完成,还需要为学生人格的深化与完整努力,为学生下一篇文章的健康打基础。在放胆作文中,只要不违反法律与道德的文章应该都得到认可。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必要担心作文内容的不健康,教师据此可以疗救学生性格中的问题。这也是“文如其人"对作文教学的启示。(3)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个性品质。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积累素材,积淀情感的过程,是一种将个体的思维情感与客体的语言情感结合起来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让学生 对客体的文字材料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契合点”,也就是找到了读书的感觉。有了感觉也就有了文思,也就有了自己的独到认识和体会。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审美需求,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分析鉴赏阅读对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精心呵护学生鲜活的个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尽情享受阅读材料中丰厚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在习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法国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贮备和兴趣爱好,他们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和经验来接触阅读的课文,这时候阅读理解的差异性也就表现出来了。即使是阅读同一篇文章,学生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也总是千差万别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另外,阅读对象的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文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使得同一篇阅读材料也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不同的解读。作为教师,既不能用一个所谓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思想,也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能把自己看做为材料的最终解释者和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倾听学生的内心独自,尊重并保护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一旦学生走进阅读,热爱学习,他们焕发的生命激情,他们的学习效率,常常令人惊喜。要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就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读他们读得懂的书。"“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的阅读,有放也有收,有自由也有规范,有无目的的单纯的阅读,有针对性的阅读。自由阅读就是一个‘学’的过程,每个人学的方式可以不同,但不是天马行空,终究要落到一个点上,即围绕一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瞄】个性化的阅读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教师要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呵护他24 们宝贵的主见和认识理解,欣赏他们的观点,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信自尊,不轻信他人,敢于向常规发出挑战的优良品质。今天的中学生吸收和消化新词语新思想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开放,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空间。教师要经常提供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结构精巧、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优秀文章或名篇著作,让学生开阔视野,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当然教师还要利用学生喜欢交流的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的展开讨论和比较,把好的作品拿来比较,也把好作品和自己的文章做比较,多读多交流,就能让学生深切地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并不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表达和思维日臻完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经过大家的讨论而成熟。当然,教师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要适时地把握控制好大的方向,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只要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只要不违反社会总体的道德伦理规范,教师都应该好好的呵护。教师在其中要起到诱导者的作用,而非“生杀予夺”的独裁者。个性化的阅读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思想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品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个性化的写作。3、关注社会生活,注重生命体验。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融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作文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我们常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源泉,那么,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就是写作不竭的源泉。学生写作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做一篇文章的过程,而是其生命层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仅仅表现在美文佳作的出现上,而是其做人体验的丰富与提高。感受和体验是指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与其相伴随的特殊的情感。没有情感的参与,智力活动将变得枯燥无味,甚至难以为继。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个性色彩最为强烈,因此,在感受和体验中更能培养学 生的个性感情。叶圣陶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建立感情。生活永远在人的情感之中,一旦有了这种感悟力,就会在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干世界时产生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个性化最为所呼唤的,是心灵的思索。“愈是濡染了主体的‘感情色彩’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明敏的,富赡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2刀因而个性化作文中标志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的写作冲动,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感奋和活泼,进入生机勃勃的写作状态。为此,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4、学生自批、互批作文。传统的作文评价过程中,老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者,老师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拥有勿庸置疑的决断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此时评价主体为一元(教师)。评价主体由一元到多元即指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主体由一元到多元方式。学生自评指习作完成后,学生根据此次作文的要求评价自己的作文,发现优点、寻找不足,并提出修改方案、自行修改。学生互评指学生之间交换作文互相批改。可以是两人互改,也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好、中、差学生搭配成立批改小组,组内互相批改,还可以根据讲评需要挑选典型习作向全班展示,全班共同批改。师生互评即老师与学生对同一篇作文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可以是老师先评,学生再评;也可以是学生先评,老师再评。再评价时不仅是对作文本身展开评价,还可对第一次评价发表意见、看法。评价主体由一元到多元使教学活动更民主、更平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能有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硅{五当日J百时代呼唤个性化的教育。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个性化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个性化在学生的写作中严重缺失,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比比皆是,作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教师违心教,学生厌恶写的死胡同,因此提倡高中个性化作文问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创新的需要。“让教育适应我们,不要让我们去适应教育",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看,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使作文教学适应学生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任何对个性的严厉压抑都是一种人为的扭曲。本文对个性的概念和个性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就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学生作文中个性失落的现状等做了探究,提出了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途径。希望能够借此为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注释[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2]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页。[3]尤立增:《个性化语言与作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6期。[4]刘锡庆:《基础写作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5]《中国作文指导实例序》,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6]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0一161页。[7]《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8]《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22页。[9](日)池田大作:《人生寄语》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09_110页。[10]杨玲、王爱玲:《教育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l页。[1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0页。[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13]黄希庭、郑涌等主编:《个性品质的形成理论与探索》,新华出版社,第4—5页。[14]史爱荣、孙宏碧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1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页。[16]徐同:《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作文与作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年第4期。[17]《教育为什么不能说真话》,《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第8期。 [18]王崧舟:《试裔槲艺万先生的作文教学取向》,《语文教学通讯》,2004第1期。[19]叶培祥:《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20]程翔:《作文个性化和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21]《深圳青少年报》,2001年4月11日版。[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6页。[23]肖云龙:《脱颖而出.—-仓IJ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页。[24]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25]转引蔡毅著:《创造之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26]高广方:《加强学生自主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6期,第37、38页。[27]陈明华:《“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8期,第40页。29 参考文献l、王宛磐、郭奇:《语文教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6、刘锡庆:《基础写作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9、高广方:《加强学生自主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建设》,2005年第6期。10、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年第2期。1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3、史爱荣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14、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年。15、《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三联书店,2001年。16、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7、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8、王茂林:《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9期。19、张尚兵:《浅议个性化阅读》,《学科教育》,2002年第4期。20、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2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22、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23、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24、徐同:《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作文与作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年4期。25、刘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后记工作一年后,再次回到母校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感觉受益非浅。在知识上开阔了我视野,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母校众多老师的热情和对我的无私帮助。在写作论文期间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宛磐教授,他严谨求实的作风给我很深的教益,让我在导师的指引下能够自主求实地进行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还要感谢张乐林老师以及我学习期间所有教授我课程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得到了无私的帮助,使我受益颇多,也使我更加留恋这个校园,再次感谢我的导师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俗话说:学海无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对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究,使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更加充实和具有意义!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争取为我国的语文教育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132代勇2008年4月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作者:代勇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韦克锋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10(21)2.马媛媛.汪莉.MaYuanyan.WangLi中学作文教学的美育与学生的情感解放[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6)3.姜宝臣高中生作文语言的润饰[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4.范茂琴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期刊论文]-课外阅读(中旬)2012(9)5.谭志永高考作文生活化与个性化策略探究[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1(6)6.何郁考场作文与表达方式[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2008(5)7.余全利话题议论文个性化开头思维导航[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9)8.江冬.木鱼"套话作文"几时休?[期刊论文]-初中生2010(35)9.徐桦君谈谈"套话作文"[期刊论文]-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2)10.汤国铣“诚中形外”——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1)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268929.asp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