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

ID:36787039

大小:319.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5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_第1页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_第2页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_第3页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_第4页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 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9期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俐李摘要: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的研究集中于声调起源、声调的历时演变和共时演变三方面。汉语声调的起源有韵尾说和声母说。声调的历时演变集中于调类研究,中古后的演变开始着手调值研究。声调共时演变研究还不多,研究的视点是演变类型和条件的探索。汉语声调演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时不成线,共时不成片。关键词:声调演变起源历时共时声调演变研究包含声调起源研究、历时演变研究和共时演变研究。这三方面的研

2、究各有不同。就研究者而言,汉语声调起源研究以境外学者为多,而国内学者研究汉语声调起源的,又多是非汉语研究者。国内研究汉语声调演变的多研究历时演变——这是承继传统,汉语声调的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追寻古代的踪迹,近年来,才开始关注共时演变。就研究对象而言,声调历时演变研究以共同语为主,共时演变研究以方言为主。研究对象的共时和历时、共同语和方言,研究成果的境外和国内,分别构成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的经纬。就研究方法而言,境外的研究多推论,国内的研究多实证;古声调的研究多拟测,今声调的研究多实证。以下分三

3、部分阐述:一、声调起源研究;二、声调历时演变研究;三、声调共时演变研究。一、汉语声调起源研究关于汉语声调的起源,境外学者研究较多。主要观点是去声来自韵尾-s,上声来自喉塞音韵尾-。这一观点肇始于法国语言学家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1954年发表的《越南语声调的起源》。后经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美籍华人语言学家梅祖麟等进一步用越汉、梵汉对音材料和汉语方言材料论证,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认同,成为汉语声调起源的一种流行理论。与此说相随,出现一些相类假说,比如罗美珍的《对汉语和侗台语声调起源的一种

4、设想》(中国语文,1988-3)提出:短元音后带喉塞尾的音节丢失喉塞尾产生短调上声,与长调平声对立,长调平声中的长元音带喉塞尾的音节丢失喉塞尾后分化出去声。法国沙加尔认同去声来自韵尾-s说,但提出修正意见。根据奥德里古尔的学说,-s是早期形式,由-s尾产生-h尾,由-h尾产生去声。沙加尔说,历史材料和汉语方言都没有找到例证支持-h尾说,相反,倒有一些反证。因此,他认为,在汉语去声的诞生过程中,早期的-s不是发展成-h尾,而是发展成一种紧喉音,由紧喉作用导致去声产生。沙加尔用现代方言、越南的汉语借词、

5、历史文献论证去声产生过程中的紧喉音说。他主张用紧喉音代替奥德里古尔关于声调起源学说中的-h尾说,而“其他方面就不必改动了”。一些认同奥德里古尔韵尾起源说的国内学者也认为奥德里古尔的假说有不完善处。[1]1998年,徐通锵著文反对声调起源于韵尾说。他认为该说的论据不足,所用的历史比较法不成立,因为“声调是单音节语的一种普遍类型特征,与发生学无关,难以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声调起源问题”。他认为,蒲立本等所用的越汉、梵汉对音不是“等值对译”,“如果没有音系内部的根据作基础”,难以成为可靠的证据。同时,-韵尾

6、在汉语方言中普遍出现,包括非上声(非入声),“古上声来自喉塞音韵尾-”之说如何解释?徐通锵的结论是:汉语上声、去声的形成与韵尾无关,而与声母相关,是音节首音的标记性语音特征的消失或变化使其发音音量转化为声调。[2]徐通锵的立论遭到国内汉藏语研究者瞿蔼堂、江荻等的反对。拙文“声调起源研究的启示”(待发表)有详细阐述,此处不赘。二、声调历时演变研究1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9期声调的历时演变研究应有调类和调值两方面的研究,由于种种限制,实际以调类研究为主,调值研

7、究偶有论述,多为拟测。汉语有几千历史,所谓声调的历时演变研究,就是汉语各发展阶段的声调研究。按照汉语史研究惯例,分作上古、中古、近代三段叙述。2.1上古声调研究上古声调的研究集中于有无声调和有几个声调的研究上。明朝陈第首开我国音韵学研究上古声调先河。他持“古无四声说”,他的“四声之辨,古人未有”(《毛诗古音考》)常为后人引用。顾炎武主“四声一贯说”(《音学五书.音论》)。清孔广森是“古无入声说”(《诗声类.序》)。段玉裁则是“古无去声说”,江有诰、王念孙等提出“古有四声”,后经夏燮《述韵》的精当论述

8、,为学术界广泛接纳。今人龙异腾指出,顾炎武和江有诰都持四声说,但有区别。顾炎武有三论:1.古有四声;2.四声通转,可随意转,即声无定声;3.入声为闰声,与平上去不是同一个层次。江有诰也有三论:1.古有四声;2.四声通押,指四声可相通押韵,但声调未变,即四声有定;3.入声与去声关系密切。可见,在四声通转还是通押上二人根本不同,江明确批评顾的通转说。[3]由于追寻四声来源以及用四声解释《诗经》用韵遇到一些问题,20世纪的上古声调研究依然各说纷陈。黄侃认为,古无上去,只有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