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

ID:36780110

大小:5.54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9-05-10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_第1页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_第2页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_第3页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_第4页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代、宋、元美术---山水画2009年五代宋社会及美术概况社会发展:随着唐末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势力纷纷割据称雄,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局面。北方先后经过后梁、后唐、后晋等五个朝代;与此同时,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前蜀等十个地方政权。历史将此称为“五代十国”。艺术概况: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汉唐雄风不再。艺术天地相对狭窄,人们更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寻求内外矛盾解决的过程中思想上逐渐孕育了“程朱理学”,宋人习惯于将一切问题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去衡量。与此相适应的艺术普遍重寓意,说理性强,重视内心感受甚于对客观的表述,所以宋艺术风格趋向“精密不苟”。美术概况:绘画全面繁荣,人

2、物、山水、花鸟等画科的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相互吸收,共同促成了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2009年五代宋元山水画课本第153-168页五代(第153—157页)宋代(第157--163页)元代(第163--168页)2009年五代山水画北方:荆浩关仝南方:董源巨然2009年北派---荆浩的艺术实践“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有笔(或许指勾皴)有墨(或许是墨色阴阳向背的变化),水晕成章;后梁时期“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称“洪谷子”。大山大水,开图千里(全景式构图);雄伟峻拔。2009

3、年《匡庐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为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2009年2009年北派----荆浩《匡庐图》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相抵不合之处;而古松巨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全画幽深缥缈的境界清楚地表

4、现出来。2009年《匡庐图》局部2009年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致,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一一摄入笔端,准确表现出来。再往上是山间峰峦、瀑布、亭屋、桥梁、林木,山光岚气,隐约浮动,山峰越上越高。越高越形峭拔,在群峦众岭的映衬环拥下,最高峰挺然直出,上摩穹苍。2009年《匡庐图》局部2009年2009年荆浩山水画的艺术思想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相似:把握宇宙并参物它深沉博大与复杂多变的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这是一个“观察自然---冥想自然---参悟自然”的观照过程。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

5、实山水图象并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这种科学性空间表现的方法(西方线形透视18世纪才被中国画家所用),而是放眼于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五代以后山水居首以及水墨主流之形成与他有直接关系。2009年北派----关仝关仝(约890-960后)是荆浩弟子,陕西长安人。然关仝在“刻意力学”的基础上,青出于蓝,后人将他们称为“荆关”。其山水多画黄河中游地区的巍峰林峦,时而也描绘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等生活场景,别具情趣。皴法严实而劲健,力现山崖与林木的坚实形质;画树则有枝无干,观后如临绝壁荒林,唯独不见人物,据说他不擅人物。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独特一家。其绘画特点是

6、“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其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轴》、《秋山晚翠图轴》等。2009年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2009年关仝《秋山晚翠图轴》2009年南派----董源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人。中主时任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龙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多表现江南丘陵江湖景色。其作品有青绿和水墨二体。2009年董源作品两种画法1.淡设色点子皴,墨色清淡。《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重林寒汀图卷》《夏山图卷》2.长披麻皴,双钩夹叶,大青色渲染。《龙宿郊民图轴》等董源---《潇湘图》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

7、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滩头有五人,是在击鼓奏乐还是在纷纷向前迎候江面舟中之人?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山石用点子皴,山脚用披麻皴。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2009年五代 董源画法1《潇湘图卷》2009年五代《潇湘图卷》局部2009年《寒林重汀图》2009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2009年2009年董源画法2《龙宿郊民图轴》2009年龙宿郊民图轴汇集了小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