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doc

《促织》教案.doc

ID:36764921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5

《促织》教案.doc_第1页
《促织》教案.doc_第2页
《促织》教案.doc_第3页
《促织》教案.doc_第4页
《促织》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织》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促织》教案第一课时一、沉浸文本。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

2、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一、梳理情节,深入体验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2、请学生根据文章的脉络,围绕本文线索,简明地复述课文故事。3、《促织》的故事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记叙。请学生们再次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分一下段落。“征虫——觅虫”是故事的开端;(第1~2节)“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第3~4节)“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第5~7节)“献虫”是故事的结局。(第8节)最后一段(第9节)是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这也是笔记体

3、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类似于司马迁的《史记》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二.细读文本,感悟写作特点1、你觉得作者在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你觉得作者写得好不好?(可谓是一波三折、虚实结合等)1)围绕“促织”的主线,故事情节经历了几次波折?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富。2)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这样的情节安排避

4、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而情节的变化曲折,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1、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名之子化促织而轻捷善斗。为什么要把人间悲剧化成喜剧的形式?这样会不会削弱了文章原本要表达的效果?这样并没有削弱文章。体现出小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取

5、材特点。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  成名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

6、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  由上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1、试想这些虚构的情节是单纯地为了引人入胜吗?作者虚构这些虚幻情节不是仅仅为了引人入胜,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曲折离奇、波澜迭起

7、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第三课时一、品读重点语段,深入感悟心理描写1、请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第六节,从文中选出成名的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语,填入括号内。,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

8、地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得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2、你能参照第六节的分析方法,同样找出文中其余的心理描写吗?第4节,寻找促织,成名的心理变化:希望——急切——愕——大喜第7节,“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惭怍——大喜——骇——惊喜反映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生命远不如一头“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