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60539
大小:48.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孙双金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情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孙双金校是全国名校600家之一、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省模范学校、省文明单位、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央领导李长春、陈至立同志都曾亲临我校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我看到的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近几年来,我校以“情智教育”作为办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创设情智课堂,培养情智教师,塑造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的学生,努力实现北小教育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
2、 我们的教育主张是“情智教育”。 我们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写的人,那人字的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 我们的主题词是“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 我们“情智教育”的策略是—— 一、 情智管理——让管理走进师生心灵 所谓情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被管理者,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情智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管理。情智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情智交融。它
3、强调“四重”: 一重发现——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师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校长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弱点,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优化组合,让每一位被管理者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并和谐统一于集体的大目标内。 二重关怀——关怀人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需要亲情,需要同事情和朋友情,一个集体内更需要营造上下关怀,互相关怀的氛围。关怀出效率,关怀出智慧,关怀出质量,这是情智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重激励——人需要激励,下属更需要领导的激励,
4、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次亲热的握手能给下属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会赞美下属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之一。虽然管理需要制约,有时甚至需要强迫,但更多的是需要激励,恰当的激励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庸者变成智者 四重引领。 “情智管理”的一般策略为:(一)以情换情。我们认为在一个集体之中,情感是粘合剂,能增加凝聚力;情感是润滑剂,能和谐人际关系;情感是动力源,能促进人奋发向上。教师生日,校长会在生日贺卡上写上热情洋溢的祝福,手捧鲜花和贺卡送到教师手中;每当看到学生面有难色,老师都会
5、主动走上前去询问,直至学生露出开心的笑脸。(二)以智启智。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是北小的未来和栋梁,他们大多渴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体现人生价值。学校通过价值引领,让教师争当名师;通过文化奠基,让教师争读经典名著;通过名师引领,成立“北小导师团”,为教师铺路搭桥;通过头脑风暴,让教师在论坛和沙龙中进行思想碰撞,引领青年人走向成功。(三)情智交融。我们利用情智互动原理,培养教师的爱生情怀,在爱生中研究学生;培养教师的乐业情怀,在乐业中享受生命;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生成智慧。
6、 二、 情智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情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情智课堂追求的是“四小课堂”:每堂课要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情智课堂追求的“登山式课堂”,课堂要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经历攀登的过程,课堂上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情感生活。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乐此不疲地攀登知识的
7、高山、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和人格的高山。情智课堂的一般模式为:1、入境——启动情智,2、感悟——生成情智,3、交流——发展情智,4、操作——展现情智。 三、情智校园——让校园充盈人性光芒 校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家园,精神的伊甸园。情智校园就是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提供一块乐园。 (一)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我校选送了由柳斌主编的一套《中华诗文诵读本》,推荐给师生,每周安排早读时间让学生诵读,6年内让学生背诵240首古诗文,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
8、阶段打下传统文化的底色。我们还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四方推荐,反复筛选,确定了“北京东路小学生30本必读书目”和“30本选读书目”,在语文课时中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开展评选书香家庭、班级小书迷、作家校园行读书报告会、读书故事大奖赛、读书笔记、剪贴大展示等多种活动,轰轰然然,扎扎实实开展“振兴课外阅读活动”。南京市教研室首场“课外阅读现场会”在我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二)情智校园是畅想校园。我们针对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奇特的心理特点,开展了“想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