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

ID:36755398

大小:463.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_第1页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_第2页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_第3页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_第4页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6):2393-2398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12,32何永彬,张信宝,文安邦1.云南大学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云南成都61004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西南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土壤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普遍面临着因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在气候

2、、地质地貌、植被和人为活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以混合侵蚀方式进行。但由于对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不同,致使研究者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有关喀斯特土壤侵蚀系统研究重点应该在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分级强度与土壤合理流失量等方面开展研究。关键词:土壤侵蚀研究;喀斯特山地;探讨;中国西南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6-2393-061喀斯特土壤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2)成土速度低。由于碳酸盐岩的淋溶需要持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是喀斯特地区岩石、大续较长时间,西南地区多数碳酸盐岩酸不溶物

3、含量[1,2]气、水、生物等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西南一般不超过10%,华南褶皱系碳酸盐岩的纯灰岩和喀斯特环境直接控制着土壤发育与演化的分异,以纯白云岩岩层中酸不溶物含量低于5%,有的甚至[3]及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喀斯特环境条件下的不到1%。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广西贵县碳酸盐岩土壤发育演化具有显著特异性。的溶蚀,形成1m厚的土层需要250~850ka,需[4]1.1喀斯特土壤特征要剥蚀掉约25m厚的碳酸盐岩;贵州黔中碳酸盐我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中心地带,分布着岩溶蚀风化形成1m厚的土层需要630~7880ka,[5]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在西南特

4、殊的地质较之于一般非岩溶区的成土速率慢10~40倍。碳与地理环境条件下,碳酸盐岩广布,在湿热条件下,酸盐岩低成土速率决定了土壤侵蚀的危险性。水的化学溶蚀力增强,茂盛的植物通过根部分解出(3)土石剖面结构。土石之间缺乏黏着层,缺酸促进了化学溶蚀作用,雨量丰沛增进了地下水的乏正常土壤结构中的C层,多呈A—B或A—AB型剖[10]循环,因而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的碳酸盐岩层受面。到溶蚀和侵蚀,提供了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和(4)薄层、分散的格局。受地表多孔介质特征[3]环境条件。现存分布的喀斯特土壤,除了覆盖在碳的影响,土壤分布呈现间断分散的格局。并且随着酸盐岩层以上

5、的非碳酸盐岩层在第三纪以来的长期土下管网、缝隙的垂向加深加宽发展和相互贯通致[8]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土壤覆盖层以外,其余碳酸盐岩使土壤继续向地下流失,作为主要储水体的土壤土壤是受水、气候、生物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溶蚀作丧失直接引起地表环境的严重缺水。用后遗留的酸不溶物质(粘土矿物和硅质)残留下1.2喀斯特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来或经过一定位移在沿节理发育的裂隙等低洼部位喀斯特碳酸盐岩地区的土壤曾经普遍分布,经[4-6]沉淀聚集,在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过侵蚀,目前只出现在分散间断的裸露岩面、孔隙[11,12](1)喀斯特成土物源少。岩溶区上覆土壤的物和小范围的厚土层坡面

6、。喀斯特土壤侵蚀的直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主要由硅酸盐质接结果是土壤流失和土壤质量的降低,造成石漠化[11]物质组成)及碳酸盐岩层间的薄层泥页岩。碳酸盐岩进程加快,喀斯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突出的受含CO2的降雨、流水、土壤与生物的溶蚀作用,问题是缺土、少水,土壤薄层、分散、易流失,大方解石等可溶性成分在不断的风化淋溶中流失,只面积出现裸露岩层,引发石漠化等一系列严重生态[13-15]有极少的铁、铝、锰的氧化物和硅酸盐岩粘土矿物—社会问题。残留就地堆积或经搬运再沉积在溶沟、溶隙等低洼主要环境效应有:[7-10]地带,成为主要的成土物质。(1)石漠化进程中土

7、壤侵蚀使表层土壤消失,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203,2007CB4072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48);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1-109)资助作者简介:何永彬(1967年生),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环境与资源等研究。E-mail:heybware@sohu.com收稿日期:2009-09-302394生态环境学报第18卷第6期(2009年11月)以致最终被裸露基岩取代。造成了生物的生长基础到降雨则吸水膨胀,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容易降低。丧失的严酷环境,

8、同时原本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