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5期科研管理Vol.28,No.52007年9月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September,2007文章编号:1000-2995(2007)05-007-0156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构建112赖院根,朱东华,胡望斌(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摘要:专利情报分析是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的基础。本文建立了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框架体系,并对各种专利策略内容及专利情报分析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引导我国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服务。
2、关键词:高技术;专利战略;专利分析中图分类号:G306.0文献标识码:A创新。1引言前人对企业专利战略已开展了许多研[6-10]究,但大多集中在专利战略概念、类型、构成高技术产业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国民经济和要素及其意义的研究上,对于具体的如何制定企[1-2]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新增长点。在高技术产业专利战略、以及企业在制定专利战略时该考虑业,连续几年来国外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都比哪些内容的论述不多。本文拟从企业专利战略制[3]国内申请的要多。外国企业一方面在我国跑定流程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框马圈地似地申请专利,掌握我国的市场主动权;另架体系,并对各种专利策略内容及专利情报分析一方
3、面以专利为盾牌,遏制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论述,以引导企业专利如何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如何更好地应对愈战略的制定和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的自主知识发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权创新服务。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提供2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框架体系的法律保护及方便条件,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专利技术市场,为求得长2.1专利情报分析[4]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企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对专利说明书与专利公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专利战略之间有着密切的报中大量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5]联系。制定企
4、业专利战略,有利于保护企业知用统计学方法和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将之转化为具识产权和提高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的过程。研究收稿日期:2006-10-16.基金项目:得到985工程“国防科技管理与国防动员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经费资助。作者简介:赖院根(1977-),男(汉),江西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知识产权和数据挖掘。朱东华(1963-),男(汉),福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技术政策与评估中心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技术预测,数据挖掘,信息系统。胡望斌(1976-),男(汉),湖北人,南开大学商学
5、院企业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战略管理,金融投资决策。©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5期赖院根,朱东华等: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构建·157·[11-14]表明,专利情报分析不仅可用于识别竞争对信息。对专利申请信息的分析包括管理层面和技手、了解竞争态势,还可以协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研术层面的分析,见图1。对专利法律状态信息的发实力和进行技术预测。分析包括授权率分析、专利寿命分析和失效专利专利情报包括专利
6、申请信息和专利法律状态分析等,见图2。图1专利申请信息分析Fig1Patentapplicationinformationanalysis图2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分析Fig2Patentlegal-statusinformationanalysis2.2企业专利战略框架体系立切实可行的企业专利战略,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在企业专利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强对专利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素很多,既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如企业资本实力、图3展示了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的框架体研发能力等,也包括企业外部因素,如政治经济环系。体系中最底层的是专利情报的收集,其数据境、市场竞争环境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源
7、既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知己知彼,探讨专利战略的制定才有实也包括网页中和专利期刊中的各种信息以及各国际的意义。专利情报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专利法律状态信息。专利情报分析是中间层,包律信息于一体的最重要的情报源,对其进行分析括数据整理、信息抽取、数据挖掘和各种分析手能给企业提供许多相关的重要信息。因此,要建段等。©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