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课件

《定风波》课件

ID:36751538

大小:1.3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0

《定风波》课件_第1页
《定风波》课件_第2页
《定风波》课件_第3页
《定风波》课件_第4页
《定风波》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风波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罔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入狱,被贬谪到黄州。由于这起案件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乌台即指御史台,因此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了结了。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定了一方窄窄的水土,判你一个“监视居住”,然后窃笑。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看你傲岸的头颅如

2、何低垂。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xiào)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料峭(liào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朗读感悟理解小序在某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个个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时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不一会儿天放晴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词的由来。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

3、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词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整体感知在逆境中却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你最喜欢词中哪些语句?你认为词中哪些词用得妙?为什么?畅所欲言展现个性问题探究夏承焘: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过“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隐居生活。胡云冀: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你的看法是什么?对这首词,人们有以下看法:体会哲理性“

4、也无风雨也无晴”,精警深刻,耐人寻味。词人认为风雨和放晴都无所谓,心中无晴雨,始终泰然自若。这句话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化仙境”的很好体现。“坡化仙境”,就是在深挚,迫切,执着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有类佛家的先“执”后“破”。词上阙的结句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下阙的结句则是对此的升华。好比上阙的结句是禅宗的神秀和尚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下阙就好像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词的主旨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小结:从“拣尽寒枝不肯栖”

5、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看清了苏轼在黄州的历程,同样是被贬,同样是受诬陷,苏轼也不是超人,只是他善于化解而已。化天地万物为心中画卷,融人世烦忧为云淡风轻。苏东坡用它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