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47322
大小:70.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4
《xx小学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学校现状分析(一)学校发展历程现xx小学小学是由原xx小学小学、xx小学、xx小学合并而成,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于~年择地重建xx小学小学,现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现有专任教师34人,后勤人员9人,学生839人。(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1、外部环境(1)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中山市在~年正式启动人事制度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已逐渐走向完善,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教师队伍流动困难的问题。~年,我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各学校的硬件设备得到了充实,校园环境更优美。往后,将是软件上的竞争,抓管理、抓质量、创特
2、色是今后工作的主题。(2)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的关注。xx小学小学的新建是各级领导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校舍的选址、设计、施工等有各相关部门与领导的全程参与和跟踪,镇、社区、村主要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关心学校基建、室场配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体现对学校发展的关注。(3)社区、家长对办一所优质学校的急切期望。社区、家长的共同愿望是办一所优质的学校,子女有优质的受教育的环境,这必然对学校工作给予配合与支持。2、内部环境(1)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2)三校合并后,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保障各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3)教师队伍具有踏实工作,团
3、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家长式”的管理成分较大。4、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下,难吸引优质的生源。5、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6、德育环境越来越严峻。如赌博风气、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二、学校发展目标(一)、学校发展理念系统办学理念:用文化与细节做教育管理理
4、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校 训:知书达礼 学有所长校 风:合作 奉献 务实教 风:严谨 互助 创新学 风:勤学好问 乐学创新(二)、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书香”特色的品牌农村小学。1、总目标的界定“书香”特色: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师生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品牌农村小学:有浓厚书香特色,环境优美,声誉较好的农村小学。2、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9-~.7)完善实验室、师生阅览室、队部室等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书香”味。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书香校园初见成效。进
5、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迈进一大步。第二阶段(~.9-~.7)完善舞蹈室、音乐室、书法室、美术室、课室书吧等硬件建设。书香校园建设富有成效。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见成效,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50%以上,在第三届东升镇名教师、名校长评选中,占有1到2个席位。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争取评为“中山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中山市一级学校”。3、第三阶段(~.9-2010.7)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书香特色鲜明,阅读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市、镇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享有良好的声誉。(三)培
6、养目标教师的培养目标:德高、博学、艺精、体健德高:师德高尚,堪为楷模博学:知识面广,学识渊博艺精:教育教学技能过硬,有一定的艺术性体健:身心健康学生的培养目标:知书达礼 学有所长知、达:懂得的意思。培养有文化,懂礼节,有个人所长的学生。三、实现目标的措施(一)、德育工作建设改以往做学生思想工作单一说教的方法,变注重活动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1)学科渗透。加强三类课的管理,即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班队课。(2)活动渗透。加强校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互助、合作等精神。(3)环境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
7、设,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4)评价激励与检查督促相结合。制定并落实《xx小学小学学生操行评价方案》、《xx小学小学行为规范示范班》等评比制度,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5)榜样示范。结合少先大队部开展的争章活动与特长小明星评比活动,大力宣扬好人好事与学有所长的学生。(6)构建完整的德育网络。校内以校长—德育行政(法制副校长)—德育领导小组—班主任—科任为主线,校外以学校—家庭—社区(村)—派出所为主线,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二)、课程建设(1)增设学科课程:一是增设学法指导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