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

ID:36746181

大小:473.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0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1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2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3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4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2011年5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卫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大多数人一生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别人交往。对德克萨斯大学学生的社会行为所做的量化研究,让学生带上迷你卡带录音机和麦克风,在非睡眠时间里,由电脑制的录音机每隔12分钟录音30秒。尽管研究的时间只限制在非周末的时间(包括上课时间),结果发现几乎30%的时间是花在交谈上的。(Mehl&Pennebaker,2003)第一节人际交往的一般功能信息沟通功能心理卫生功能自我认识功能人格发展功能第二节人际交往理论一、归因理论--行为如何归因归因的定义:是指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2、,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的类型:特质或内部归因情境或外部归因归因的理论:(1)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2)凯利的共变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偏差:1.琼斯(Jones)和戴维斯(Davis)的对应推论理论该理论认为为了实现内部特质归因,我们既利用个体情景的线索,也利用已知的关于个体的信息。该理论阐述了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更倾向作内部特质归因:(1)非社会赞许性(2)自由选择性(3)非共同性效应(4)非社会角色行为2.凯利(H.Kelly)的共变归因理论共变定律:这个模型指人们试图发

3、现一个特定效应和一个特定原因是否在不同的情境下共同发生。关注三个问题(相应的有三个维度):(1)行为是否是特别的?(特异性)(2)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致性)(3)行为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如何归因:当特异性低、一致性低、一贯性高时倾向于作个性的内在归因。当特异性高、一致性高、一贯性高时倾向于作情境的外在归因。常见的归因偏差:基本的归因错误: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性格因素,而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客观因素。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这一归因偏差指的是,尽管我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但我们却倾向于将自

4、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即随情境而变,这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时更是如此。常见的归因偏差:虚假独特效应: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一些能力上有独一无二的超常表现。(在能力上)自利归因偏差:人们有接受成功的荣耀、拒绝失败的责任的倾向。--更爱自己承担家务、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摆脱偏见[原因](1)自尊的动机(2)我们更容易回忆起自己做过什么常见的归因偏差:虚假一致效应:我们倾向于假设其他人会做出与我们一样的反应,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典型的。(在态度和行为上)“我看很少有人能维持传统的家庭关系。”—麦当娜[原因](1)人

5、们喜欢与他们在态度上、行为上相似的人为伴。(2)我们自己的信念特别突出,以致于增强了对一致性的信念。(3)通过预测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想象别人也会这样。(4)通过一致性证明自己的信念或行为是正确的、合适的,以此来保持自己的自尊。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在个人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寻求行为的原因。认为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特定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将成为习惯。学习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机制:经典条件反射(以巴甫洛夫为代表)操作条件反射(以斯金纳为代表)观察学习(以班杜拉为代表)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正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

6、激增加,则该行为增强负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强消退: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弱惩罚: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弱三、相互依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亲密关系的建立。当人们之间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有相互作用时,他们就是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假设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关注从一种关系中获得的整体结果,即是盈余还是亏空。可以通过协调使两个人的收益都实现最大化。盈余的比较水平大于等于替代物的比较水平时,会继续维持双方的关系。四、自我成长理论人际交往能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完成自我实

7、现的需要。友谊对个人成长特别重要。健全友谊关系的四个特点:1.真诚2.温暖3.共情4.自我暴露五、对称理论由纽科姆提出,即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称关系有助于保持和增进人际吸引。六、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由E.Berne于1957年提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三个成分:父母(P)、成人(A)与儿童(C)。存在四种人际交往心理模式:1.我不行—你行2.我行—你不行3.我不行—你也不行4.我行—你也行七、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是随着人们逐渐相互自我暴露而不断发展的,暴露得越多,两个人的关系就越亲密。自我暴露就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自我暴露

8、分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探索性表达情感阶段、表达情感阶段、稳定地表达情感阶段。自我暴露的影响因素:回报、喜欢自我暴露的冒险性:冷淡、排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