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

ID:36743100

大小:282.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_第1页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_第2页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_第3页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_第4页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改革背后的东方道德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ongKongTeachers’CentreJournal《香港教師㆗心㈻報》,Vol.1,Spring2002©HongKongTeachers’Centre2002教育改革背後的東方道德理念王殿卿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近10年來,中國大陸部分地區的學校開始探索與實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引起了海內外各界的關注,也遇到了種種認識問題。在當今的時代,為何要進行這項教育?這種教育(1)、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嗎?它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倒退?(2)、傳統文化與道德,在實現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是一種精神動力,還是一種思想文化的阻力?(3

2、)、如何分清傳統文化與道德之中的精華與糟粕,這項教育會不會造成用文化糟粕毒害當代青少年?(4)、如何亢理道德、尤其是傳統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的關係,這項教育會不會削弱學校的政治教育?(5)、在過去的百年中,傳統文化與道德一直是被革命的對象,今後在社會主義新文化與新道德的建設中,它將會充當何種角色?(6)儒家倫理在中國傳統道德中佔據主導地位,強調儒學的當代價值,會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地位?是否會導致用儒學取代馬克思主義?對於這些問題的回應,關係著這項教育的命運,關係著新世紀中國大陸學校道德教育與社會道德建設的文化與傳統的根基,

3、關係著能否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德,因此,對於這項教育的當代價值及其依據的研究與回答,就顯得十分必要。進步與倒退在過去的100餘年,中國經歷了三次大的政治變革,一是康、梁變法,效法日本的明治維新,企圖建立君主立憲制而失敗;二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以法蘭西的民主共和為榜樣,雖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革命尚未成功”;三是中國共產黨堅決“走俄國人的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1991年,蘇聯和東歐先後解體,給中國人“以俄為師”和學習西方畫上了句號。於是,中國向何處去?再次要求每個中國人做出選擇。有一種主張,

4、是從經濟體制、政治制度、文化模式等“全盤西化”;另一種主張,是“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兩種主張公開與不公開的論爭,就成為連續不斷的社會“風波”與“動盪”的深層內因。1992年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選擇了鄧小平的理論,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提出研究亞洲“四小龍”實現社會現代化的“東方模式”,指引我們思考與研究東方文化與“東方模式”、中國文化與“中國模式”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是研究民族文化在實現社會現代化中的特殊價值。於是,中國人、外國人開始重新反思與對待中國的文化

5、,一百餘年來、尤其是80年代的“西方文化熱”,被90年代的“中國文化熱”理所當然地取代了。中國人開始擺脫歷史上形成的“殖民地的文化心理”,對於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了新的認同、自信與自尊。一個國家,在政治上獨立、經濟上開始富強之後,就必須有文化上的復興。否則,就難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難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靈魂,離開道德的文化必然是腐敗的文化。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對於新一代中國人進

6、行中華美德教育,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89傳統與現代傳統文化與道德,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動力,還是一種阻力?是一個已經爭論了近百年的老問題,當今,又成為進行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必須回答的新問題。如果是屬於“阻力”,那麼此項教育實驗就失去了前提。較早將中國傳統文化看作“阻力”的代表人物,是德國人馬科斯•韋伯。他在20世紀初撰寫和出版了兩部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國的宗教――道教與儒教》。他認為,歐洲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市民社會的飛快發展,是得益於一種精神動力,即以新教倫理為靈魂的資本主義精神;中國近代之所以

7、貧窮、落後,不能實現市民社會,正是缺乏西方那種精神動力,而沒有經過革新的道德與儒教,就成為國人的精神桎梏。韋伯這種以西方是非論是非的“西方中心論”,盡管抹煞了滿清政府的腐敗與反動,也掩蓋了西方列強對中國長期侵略與掠奪的歷史罪過,然而,他的這套“理論”,卻被當時一批中國的精英所接受,並加以“炒作”之後,就逐漸在中國人當中形成了一種文化自卑的情緒,使得中國人長期在世人面前挺不直自己的文化脊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在中國似乎只有愚昧與落後,沒有文化與文明;在世界的文化格局中,中國文化似乎已經被“開出了球籍”。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

8、失去認同、自尊與自信的“殖民地文化心理”影響深遠,直至20世紀80年代後期《河殤》主張用“藍色”文明取代“黃色”文明。在對待“傳統”的百年評判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比較根深蒂固的“反傳統的傳統”,化解這種“反傳統的傳統”,尚需時日。傳統,是世代相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傳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