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

ID:36742179

大小:540.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_第1页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_第2页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_第3页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_第4页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12卷第l期2010年2月黄山学院学报JoumalofHuangshanUniversityV01.12,N0.1Feb.2010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章尚正(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挂牌,标志着微州文化保护从此进入了成系列、全生态、全区域保护的新阶段。当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发展迅速,表现在广度上:从文物个体一古村落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上:从物质文化一非物质文化一精神文化;高度上:从文保单位一文化景点一生态博物馆;时间跨度上:从历史研究一文化生态系统研究一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

2、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关键词:徽州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旅游;开发性破坏;生态博物馆;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10)01—0001-062008年1月8日,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这是古徽州地区文物保护与利用发展的新里程碑。标志着对古徽州地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了系列化扬弃的新高度.标志着对古徽州文化成果的保护与利用达到了全生态的新境界,标志着为古徽州地区现代文明的建设开拓了古今结合的特色化路径。“徽州文化生态”是指古徽州地域文化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居民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

3、、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它的表现形态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承载它们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其核心成果是现已为海内外学术界公认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徽文化。徽文化是古徽州文化的简称,主要是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徽州一府六县(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及其辐射地区所创造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鲜明的文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是研究徽州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古今功能、发展机理、传承机制、变革途径。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是新世纪徽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是原徽州地区提升文化竞争力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当前

4、,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既呈现出“四维”(广度、长度、高度与时间跨度)发展的可喜趋势,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一、保护与利用的广度:从文物个体到古村落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范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主观认识的提高而不断扩展,而动力源也自上而下日益强劲。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获得保护与利用的只是数量有限的著名徽文化遗存,而保护与利用的动力主要源自政府。中国政府自1961年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后又陆续公布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徽州地区的许国石坊、潜口明宅、龙川胡氏宗祠有幸于

5、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开了徽州文物进入国家保护序列的大幕。这些文物古迹被政府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录,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的收稿日期:2009—10—20基金项目:固家社会科学基全嘎日“袁目旅游业旅游夤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研究”(07BJY,134)作者简介:幸尚JIE(1949-)。上海人,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万方数据·2·黄山学院学报2010卑财政支持,获得不同程度的修缮,确立了永久保护的法律地位,意义重大。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保护与利用的范围从个体古建筑拓展到整个古村落再拓展到全部徽州文化生态区。

6、而保护的动力也自政府、精英扩展到民间,成为普通民众的自发自主行动。以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荣膺世界文化遗产为标志,徽文化的保护迈进世界级的历史新阶段。现在仅黄山市域内.登录在册的地面文物就有5000多处,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有历史文化名城1座(歙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程氏三宅、潜口明宅、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罗东舒祠、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老屋阁及绿绕亭、呈坎村古建筑群、西递古建筑群、宏村吉建筑群、许村古建筑群、祁门吉戏台、南屏村古建筑群、溪头三槐堂、齐云山石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处(西递、宏村、唐模、渔梁、棠樾、屏山),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处(屯

7、溪老街),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如此众多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需要保护,所需经费是巨大的。试以古民居为例,黄山市境内清末民初以前的古民居不少于5000幢,这些百年老屋普遍急需修缮,即使以每幢修缮费30万计算,也需要资金15亿元.而黄山市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市,可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经费微乎其微,连安徽省全年文物保护经费也不足5000万元,即使安徽省每年从中央争取到5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也难免“杯水车薪”之叹。正是在这种紧迫而又无奈的困窘中.借助黄山而兴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