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36236
大小:235.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4
《2012蓝宝书-药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 药物效应动力学1.选择性 概念:一定剂量范围仅对特定组织器官发挥作用。 要点:与剂量有关,相对的;选择性低,不良反应多。2.两重性(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对疾病有治疗意义。根据治疗目的分类:对因(消除致病因子)、对症(改善症状)。(2)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等。 1.副反应
2、:也称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要点: 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4.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例如:长期服用普萘洛尔降血压,突然停药血压将明显回升。 5.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发生的免疫反应。 6.特
3、异质反应: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有效浓度(EC50):使半数群体产生药效或某一反应的剂量。 半数中毒量(TD50):产生半数毒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群体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半数中毒量)与半数有效量之间的比值,即TI=LD50(TD50)/ED50,可用于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数值越大越安全。 药物与受体药物作用于受体必须具备的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2)内在活性
4、:药物激活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根据内在活性,对作用于受体的药物进行分类:1.激动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而产生效应的药物。2.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虽然本身不产生效应,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第二单元 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 1.概念: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影响因素:(主要与给药途径有关) (1)口服给药: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影响因素:①药物性质;②胃肠生理状况:是否空腹、胃肠蠕动度、胃肠道分泌的酸和酶、肠道内菌群; ③首过消除(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
5、):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①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②部位:主要是肝脏,也可以发生在肠道。③通过舌下、直肠给药可以避免首过消除。 举例: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2)静脉注射:直接入血,发挥作用快。(3)肌内注射:简单扩散、滤过吸收,吸收快。(4)皮下注射:吸收较慢。 分布(1)血脑屏障:小分子、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通过;炎症时,通透性↑,如:此时青霉素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2)胎盘屏
6、障:大多数药物均能通过。孕妇应禁用可引起畸胎、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1.代谢:(1)作用降低、完全消失。(2)有些药理作用增高,或毒性增强。(3)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主要器官:肝脏。此外,胃肠道、肺、皮肤、肾。 2.排泄:(1)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3)挥发性药物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4)汗液和乳汁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3.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生物利用度=A/D×l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首
7、关消除高时,生物利用度则低,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用药剂量,但剂量加大,代谢产物会明显增多,可能出现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因此,对于首关消除高的药物,当决定采用大剂量口服时,应先了解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消除过程。 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速度与浓度成正比,半衰期t1/2恒定,与剂量无关。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一次给药时,药物消除百分率取决于t1/2,经5个t1/2药物基本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消除速度恒定,半衰期与浓度成正比。原因:药物采用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转运,当达一定
8、浓度,机体消除能力达最大。第三单元 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一)心血管系统 负性作用和舒张全身血管。 ACh对心血管系统主要产生以下作用:1.扩张血管:.2.减慢心率:此作用亦称负性频率3.减慢房室结和普肯野纤维传导:即为负性传导。4.减弱心肌收缩力:即为负性肌力。5.缩短心房不应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