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35385
大小:1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4
《产科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概念:研究健康畜禽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水平细胞和分子生理学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环境和整体生理学一、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任务急性实验慢性实验实验研究方法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稳态:体液、内环境、稳态(其生理意义:为细胞正常活动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提供细胞营养和帮助排出终产物。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二、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各有何特点?信息传递功能—受体活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适宜刺激不适宜刺激刺激性质
2、刺激强度:阀刺激(阀强度),时值,基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利用时强度时间曲线概念:环境的改变形成刺激刺激产生反应的条件兴奋:活动↑抑制:活动↓三、细胞兴奋性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相对不应期:兴奋性略<正常超常期:兴奋性略>正常低常期:兴奋性略<正常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概念: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一般为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主要K+外流形成的跨膜电位。形成:生理意义:是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i)细胞膜离子道透性不一样:静息时主要是对K+通透。ii)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
3、不均:膜内[K+]>膜外[K+],膜外[Na+]>膜内[Na+]iii)K+跨膜外流,至电-化学平衡时,形成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即RP四、生物电现象概念:活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的过程形成:生理意义:是细胞兴奋的前提或触发因素传导:局部电流学说(AP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称为神经冲动)去极化:Na+内流超射:Na+内流,至Na+电-化学平衡止,膜外负,膜内正复极化:K+外流超极化:Na+-K+泵活动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主要是使机体迅速达到某种生理
4、状态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但准确性差,主要维持机体持续稳态;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作用范围局限,不太灵敏、但常常准确、稳定五、机体生命活动调节方式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上述打下划线“------”的名词)(以后各章节同)二、问答:1.简述机体生命活动调节方式及其特点。2.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3.简述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4.何谓内环境和稳态?简述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意义第二章血液生理1.比重
5、:1.050~1.060;红细胞比重>血浆;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细细胞沉降率;叠连;2.粘滞性3.渗透压4.pH:7.35-7.45;血液碱储(血浆中NaHCO3含量);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蛋白质-钠/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0.5%,主要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99.5%,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等渗溶液:0.9%NaCl(生理盐水);5.4%G.S;红细胞渗透胞性。等张溶液
6、: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一、血液理化特性呼吸活动:呼出CO2、形成NaHCO3泌尿活动:泌H+、泌NH3、排K+(前二者排酸保碱,后者排碱保酸)PH相对稳定的原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凝血和纤溶,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细胞血浆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红细胞功能:通过细胞内Hb(1)运输O2和CO2;(2)调节酸碱平衡(缓冲对:KHb/HHb;KHb-O2/HHb-O2)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破坏:寿命120天,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原料:Fe和蛋白质成熟因子:Vi
7、t.B12、叶酸、Cu++生成调节:主要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等单核细胞:骨髓产生,周围组织中成熟,形成巨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时,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产生参与过敏反应的物质三、血液组成及功能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血浆无机盐:i)形成晶体渗透压;ii)调节酸碱平衡;iii)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血浆蛋白质血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运输球蛋白:参与机体免疫纤维蛋白质原:参与血液凝固组成(按盐析法)功能:形
8、成和维持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营养功能;调pH;免疫功能;参与凝血i)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Xa、Ca++、PF3、Ⅴ);ii)凝血酶原→凝血酶;iii)纤维蛋白质原(可溶)→纤维蛋白质(不溶)过程:影响因素(促凝和抗凝方法):1)机械因素:增加(减少)粗糙而使血小板破裂;2)温度;3)化学因素(Ca++,枸盐酸钠,草酸盐);4)生物因素:肝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