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

ID:36721917

大小:1.9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4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_第1页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_第2页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_第3页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_第4页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学术:探赜与平议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杨国荣摘要以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为思想背景,冯契的智慧说既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形态融入世界哲学之中。通过基于现实基础的智慧追寻,冯契对当代哲学中智慧遗忘与智慧抽象化作了双重扬弃。作为智慧学说的具体化,冯契的广义认识论展现为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的统一。以理性直觉、辩证综合、德性自证为实现转识成智的内在环节,冯契不仅回答了形上智慧如何可能的问题,而且展示了关于智慧如何落实于现实的具

2、体思考。基于自由个性和社会性、理与欲、自然原则与人道原则的统一,冯契沟通了“何为人”与“何为理想之人”,并进一步展开了自由人格的学说。通过名实、心物问题上的论辩,冯契既上承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言、意、道之辩,又参与了当代哲学关于语言、意识、存在关系的讨论,后者在更内在的层面展现了世界哲学的视域。关键词世界哲学智慧说广义认识论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200241)。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6)02-0005-18a“智慧说”是冯契先生晚年形成的哲学系

3、统,而他对智慧的探索,则可追溯到早年的《智慧》。作为长期哲学沉思的凝结,“智慧说”并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思辨构造,而是以中西哲学的衍化为其出发点。这里着重以世界哲学为视域,对“智慧说”的理论意义作一概览。一、背景与进路冯契哲学思想的发生和形成以广义的“古今中西”之争为其背景,对此,冯契有着自觉的意识,在《智慧说三篇·导论》中,他便肯定了这一点。“古今中西”之争既涉及政治观念、政治体制方面的争论,也关乎思想文化(包括哲学理论)上的不同看法。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东渐,中西思想开始彼此相遇、相互激荡,与之

4、相伴随的是古今之辩。从哲学层面考察“古今中西”之争,可以注意到近代思想演化的两种不同趋向。首先是对中国哲学的忽视或漠视,这种现象虽显见于现代,但其历史源头则可以追溯得更远。如所周知,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已提到中国哲学,而从总体上看,他对中国哲学的评价并不高。a“智慧说”主要体现于《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冯契先生将此三书称之为“智慧说三篇”。《智慧》系冯契先生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20世纪40年代)所撰哲学论文,刊于《哲学评论》1947年第10卷第

5、5期。5AcademicMonthly第48卷02Feb2016在他看来,孔子“是中国人的主要的哲学家”,但他的思想只是一些“常识道德”,“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a是一点也没有的”。《易经》虽然涉及抽象的思想,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黑格尔之后,主流的西方哲学似乎沿袭了对中国哲学的如上理解,在重要的西方哲学家那里,中国哲学基本上没有在实质的层面进入其视野。今天欧美受人瞩目的大学,其哲学系中几乎不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仅仅出现于东亚系、宗教系、历史系。这种现象表明,主流的西方哲学界并没

6、有把中国哲学真正看作他们心目中的哲学。从“古今中西”之争看,以上倾向主要便表现为:赋予西方哲学以主导性、正统性,由此出发来理解中国哲学及其衍化。在这样的视野中,中国哲学基本处于边缘的地位。与上述趋向相对的,是“古今中西”之争的另一极端,后者主要呈现为仅仅囿于传统的中国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之中。从19世纪后期的“中体西用”说到现代新儒家的相关观念,这一倾向在中国近代绵绵相续。在价值和思想的层面,“中体西用”的基本立场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体”,西方的器物、体制、观念为“用”;前者同时被视为“本”,后者

7、则被理解为“末”。新儒家在哲学思辨的层面上延续了类似的进路,尽管新儒家并非完全不理会西方哲学,其中的一些人物,对西方哲学还颇下功夫,如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便用力甚勤。然而,尽管新儒家努力了解西方哲学,在研究过程中也试图运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来反观中国哲学,但从根本的定位看,他们依然以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为本位:在其心目中,哲学思想的正途应归于儒学,后者即广义上的中学。在更为极端的新儒家(如马一浮)那里,西方的哲学理论概念和思想框架进而被悬置,其论著中所用名词、术语、观念,仍完全沿袭传统哲学。以

8、上二重趋向,构成了哲学层面“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格局。如果说,第一种趋向以西方思想观念为评判其他学说的标准,由此将中国哲学排除在哲学之外,那么,第二种趋向则以中国哲学为本位,将哲学的思考限定在中国哲学之中。这二重趋向同时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衍化的背景。冯契的哲学思考,首先表现为对“古今中西”之争的理论回应。在《智慧说三篇·导论》中,冯契指出:古今中西之争的实质在于“怎样有分析地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批判继承自己的民族传统,以便会通中b西,正确回答中国当前的理论问题”。可以看到,他在“古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