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20355
大小:474.47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0
《《伤寒论》第七章厥阴病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厥阴病辨证论治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326: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提纲厥阴病上热下寒误治变证消渴——肝火炽盛,津液消耗气上撞心(胸、胃脘部)——肝气横逆心中(胃脘部)疼热——肝火循经扰胃饥——膈上有热,嘈杂似饥不欲食——肝木侮土,脾运不健食则吐蛔——脾胃虚寒,强食不纳,蛔得食味而上窜下之——苦寒攻下(误认为实热积滞)利不止——更伤脾阳,泻利不止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产生的原因:1、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胃热脾寒2、肝脏下连寒水,乙癸同源;上接君火,子母相生3、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第二节厥阴病本证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伤寒脏厥脉微厥、肤冷躁无暂安时阳气衰竭,阴
2、寒极盛补治疗:温复其阳——四逆加人参汤蛔厥吐蛔——蛔虫扰动,胃气上逆心烦、腹痛、呕吐——蛔虫扰动,气机阻滞脉微、肢冷——蛔虫扰动,气血受阻呈发作性——蛔虫内伏,时动时静病机:上热下寒,蛔虫扰动治疗:乌梅丸——寒温并用,安蛔止痛主治:寒热错杂证、蛔厥证、久利(一)乌梅丸证(蛔厥、上热下寒证)脏厥表现脉微而厥,肤冷(重)躁无暂安时病机:阳衰阴盛,真阳将绝预后:差蛔厥表现发则心烦、腹痛、呕、厥(轻)烦而不躁,时烦时静,时发时止有吐蛔病史病机:上热下寒,蛔虫内伏预后:尚好(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59:寒热相拒致呕利的证治伤寒原发病:伤寒本自寒下——虚寒下利,
3、复感外邪误治:医复吐下之——脾胃更伤,邪热内陷病机:寒格——上热下寒,相互格拒证候更逆吐下——下寒格拒上热,吐逆更甚;下寒益甚,则下利愈剧食入即吐——膈上热则食入即吐,胃中寒则不纳谷物治疗: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清上温下,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三)麻黄升麻汤证357:伤寒误治,上热下寒、痰热壅肺的证治伤寒病程:六七日,邪尚在表误治:大下后,正虚邪陷,上热下寒,痰热壅肺脉证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手足厥逆——痰热阻肺,阳郁不达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脾虚气陷治疗;为难治——正虚邪实,寒热错杂,难于治疗用方:麻黄升麻汤,宣肺化痰,清热养阴,兼温脾阳邪陷于里,痰热
4、郁滞,阳郁不升痰热熏蒸,肉腐络伤戴某某,男,46岁,马来西亚商人。99年7月23日初诊:患者诉胸热咳嗽,肢麻足冷,尿浊三年余。其太太系中医学院学生,曾先后取方“麻杏甘石汤”、“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不效,且诸症逐渐加重,体弱至不能驾车和正常工作。刻诊:双下肢麻痹发凉,膝关节酸软,腰部抽痛,胸部觉干燥疼痛,口干咳嗽,痰中带血,胃纳可,小便起泡,沉淀后有白膜,大便完谷不化,日三、四行。查:舌淡暗苔薄体胖,脉弦,面白身瘦体弱。虑其病久,证情复杂,辨证:上热(肺胃)、下寒(脾肾)夹瘀,与麻黄升麻汤。疏方:白术12克、茯苓15克、干姜12克、炙甘草6克、知母1
5、2克、生石膏30克(先煎)、玉竹15克、黄芩12克、升麻12克、天冬12克、丹参15克、北芪30克、当归10克、炙麻黄10克、桂枝10克。二剂后,其太太满面喜悦,代诉:足麻痹减轻,大便转佳,小便泡沫减少。继进三剂。7月28日二诊:诉胸中已不觉热,稍干燥,咳血消失,但仍有黄稠痰。双下肢麻痹继续减轻,有温暖感。大便正常,小便转佳,稍有腥味。查舌淡苔白,脉沉。继守原方五剂。8月3日,患者特驱车前往致谢送行,诸症大减,精神大振。嘱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调理善后。按语:该病例为本人在马来西亚讲学期间临床带教时所遇。正值上午授完《伤寒论》厥阴病篇,下午所见与经文描述不谋而
6、合:“….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见习同学一片惊叹!究其病机:患者久婚未育,思虑有余,肝火内郁;加之多耗肾精,脾肾不足;至久则肝火上冲,木火刑金,炼蕴痰热,损伤血络,而成斯证。其太太不识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机,或单用清化,或独与温补,清热伤阳,补虚碍实,故诸症不减,反见加重。正如尤在泾所言:“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虚实寒热混淆不清,欲治其阴,必伤其阳,欲补其虚,必碍其实”,仲景日“难治”,理在其中矣。疏原方,清上温中,健脾益气,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活血排脓;佐用北芪、丹参意在加强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温阳清热,各行其道;俾肝木得疏
7、,脾气得升,肺气清灵,肾精得滋,故能获效。二、厥阴病寒证(一)当归四逆汤证(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6、血虚寒厥351、352:血虚寒凝致厥的辨治患者主证手足厥寒——血虚寒凝,四肢失于温煦脉细欲绝——血虚寒凝,血脉运行受阻兼证内有久寒——胃素寒,有积饮停痰伴腹中冷痛,呕吐清涎病机:血虚寒凝(经脉)治疗: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复脉兼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散久寒,涤饮降逆(三)吴茱萸汤证378:肝寒犯胃,浊阴上逆的证治厥阴病证候干呕——肝寒犯胃,胃失和降吐涎沫(清口水)——浊阴上逆头痛(巅顶痛)——寒浊循厥阴经脉上冲治疗:吴茱萸
8、汤——温胃散寒,降逆化浊《伤寒论》吴茱萸汤证凡三条,分载三篇:一为阳明病“食谷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