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19212
大小:6.21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5-10
《《消化系统与泌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I)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泌物排出融合处出现裂口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出胞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胃粘膜中三种外分泌腺:贲门腺:粘液壁细胞:盐酸、内因子泌酸腺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粘液幽门腺粘液细胞: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G细胞:促胃液素⑴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①ACh②组胺③胃泌素胆碱能N元嗜铬样细胞G细胞磷脂酰肌醇系统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酰肌醇系统↓↓↓Ca2+↑cAMP↑Ca2+↑壁细胞M3受
2、体H2受体特异受体特异受体M受体泌酸↑质子泵食物刺激眼、耳、鼻口、舌、咽、食管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腺机械小肠刺激化学胃液胃泌素小肠I细胞头期胃期肠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枢壁内N丛壁内N丛幽门部G细胞12指肠G细胞Ⅴ、Ⅻ、Ⅸ、ⅩⅠ、Ⅱ、Ⅷ缩胆囊素ⅩⅩ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胃内食物机械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迷走反射壁内N丛局部反射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胃窦G.C胃泌素十二指肠食糜高渗溶液盐酸、脂肪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暂停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再次胃排空胃蠕动↑紧张性↑食糜在肠内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响
3、胃排空的因素二、胆汁(一)胆汁的性质和特点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储存的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多。(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1.胆盐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胆固醇↑→胆石症。3.胆色素(三)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纯神经机制和迷走-胃液素机制)→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1)胃液素(2)胰泌素(3)CCK(4)胆盐3.调节特点(1)胃液素的作用最强(
4、2)胰泌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而胆盐不↑。③胃泌素④胆盐三、小肠液的分泌(一)小肠液的性质和特点是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大(1~3L/日)特点酶种类多持续分泌(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3.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多肽肠上皮细胞多肽酶二肽、三肽二肽酶、三肽酶氨基酸血液双糖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单糖肠腔蠕动、蠕动冲蠕动:0.5-2.0cm/s近端蠕动速度>远端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将
5、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的吸收管腔侧以Na+-载体-葡萄糖复合物形式,与Na+同向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管底侧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Na+则由钠泵转运至细胞间隙。∴继发性主动转运(二)蛋白质的吸收吸收机制与葡萄糖相似,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目前已证明有分别转运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的转运系统。新生儿还可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多肽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氨基酸转运系统Na+蛋白酶氨基肽酶(三)脂肪的吸收机制被动混合微胶粒脂肪酸甘油一脂甘油三脂
6、乳糜微粒途径:淋巴途径为主。甘油载脂胞吐(中、短链脂肪酸)血管淋巴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体肾小囊(脏层、囊腔、壁层)近曲小管肾单位 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肾小管髓袢细段髓袢髓袢升支细段肾的微细结构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远曲小管弓形集合管集合管直集合管乳头管内分泌系统组成松果体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