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

ID:36656780

大小:1.01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_第1页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_第2页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_第3页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_第4页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eediscussions,stats,andauthorprofilesforthispublicationat: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0908974Data·March2014CITATIONSREADS0251author:YanxiangL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20PUBLICATIONS15CITATIONSSEEPROFILEAllcontentfollowingthispa

2、gewasuploadedbyYanxiangLion20March2014.Theuserhasrequestedenhancementofthedownloadedfile.第62卷第2期有色金属Vol62,No22010年5月NonferrousMetalsMay2010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121李永春,黄全胜,李延祥(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100083;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南宁530022)摘要:广西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北流河(圭江)河畔,该遗址在广西壮

3、族自治区1981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被认定为是汉-唐冶铜遗址。本文对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再次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的研究方法,对位于小铜石岭山顶、山腰、山脚三处遗址采集的炉渣及矿石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中5个炉渣样品采用变形法进行熔点测定,对所有样品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炉渣的密度。结果表明,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的炉渣成分相似,铅、锌含量较高,而铁含量较低,均采用铜铅锌共生矿进行冶炼,遗址采集到的炉渣均为还原渣,其直接冶炼产品以铜为主、铅为次,并使用凝析法将而者分离。冶

4、炼添加了石灰石作为助熔剂,炉渣有合适的密度、硅酸度、熔点及良好的流动性,渣中含铜量较低,熔炼的还原气氛较好,反应当时的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关键词:冶金史;铜石岭;冶炼遗址;炉渣;冶金考古中图分类号:K87641;K8785;TF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11(2010)02-0116-07铜石岭位于广西北流市民安乡北面的北流河岸边,西距县城13km,南距民安圩约3km,由大铜石岭和小铜石岭两部分组成。大小铜石岭连接在一起,从侧面看犹如龟状,龟身为大铜石岭,龟头为小铜石[1]岭。该遗址于

5、1966年广西地质普查时首次发现,1977年冬和1978年春,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北流文化局对该处遗址进行两次试掘,揭示出古矿井、[2]炉渣等遗迹遗物。20世纪80年代,孙淑云等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对位于山脚下(麻风寮地点)出土的炉渣等进行了分析检测,初步揭示了其生产能力[3]和技术水平。李延祥和黄全胜于2006年到遗址[4]考察取样,发现了小铜石岭山顶的冶炼遗址。由图1小铜石岭地势图于该遗址是岭南地区时期较早,规模较大的冶铜遗Fig1HypsometricmapofXiaotongshiling址,且该遗址

6、所处的时期为瓯骆铜鼓文化的鼎盛时共七个,大致呈北东方向排列。经清理其中三个发期,使得该遗址的冶炼技术备受关注。因此,李永现,矿井深20多米,井内遗留有许多木质支架和一春、黄全胜等于2008年再次到遗址进行考察取样,些锈蚀的铁质工具。在地表土层发现有许多孔雀在小铜石岭山腰再次发现冶炼遗址。小铜石岭上的石。经钻探,在不同层位的钻孔中发现有孔雀石富三处冶炼地点的位置见图1。集团块并伴有辉铜矿,或半氧化铜、锌硫化矿石,表1遗址概况明铜石岭地下有不同成因类型和产在不同层位、矿化不一致的原生和次生淋滤铜矿。铜石岭的铜矿虽

7、11采矿遗迹然是不具备现代工业开采价值的小矿点,但由于矿古矿井为1960年广西地质队进行地矿普查时石品位高,距地表浅近,恰巧有利于古人找矿和采发现并部分清理。古矿井位于大铜石岭的东北麓,冶[1]。目前古矿井皆已被淤积填埋,并覆盖茂盛植被,收稿日期:2009-12-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4015)难以开展深入考察。仅在原矿井位置附近采集到矿作者简介:李永春(1973-),女,南宁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冶金石三块。考古等方面的研究。12冶炼遗迹第2期李永春等: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

8、术分析1171966年广西文物工作队在文物普查时于小铜21矿石检测分析石岭山脚发现一冶炼遗址。范围南起麻风寮,北至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块矿石进行主成分分塘夹村,东到山崖下,西至圭江边,长约500m,宽约析,在铜石岭采集的矿石中含有辉铜矿[Cu2S]、硅40m。经两次试掘,发现炼炉14座,灰坑9个,排水孔雀石[CuSiO3·2H2O]、白铅矿[PbCO3]、异极矿沟两条,采集到一批鼓风管、炉渣、铜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