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

ID:36654652

大小:340.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_第1页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_第2页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_第3页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微型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翅片高度的优化设计口吕俊成口杨连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摘要:为了得到更合理的微型汽车散热器的百叶窗翅片结构,采用Fluent软件,对散热器翅片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修改其关键尺寸(翅片高度),得到了不同高度下散热器翅片的阻力因子-厂和散热因子,并引入无量纲参数来评价其综合性能。优化结果是当翅片高度为8.94mm时,综合性能最佳。关键词:微型汽车百叶窗翅片翅片高度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H123;U464.1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998(2012)0

2、3—0005-04Abstract:Inordertogetmorereasonablestructureofradiatorshuttersfininmicrocar,tllesoftwareF1uentisintroducedtoperformnumericalanalysisfortheradiatorfins.Bymodifyingthekeysize(finheight),itissuccessfullytogetresistancefactorfandtheheatfactorifortheradiatorfinswithdifferen

3、theights,andtheoverallperformanceisevaluatedbyintroductionofnon—dimensionalparameter.eoptimizedresultshowsthatwhenthefinheightis8.94mm,theoverallperformancewillbethebest.KeyWords:MiniCarRadiatorFinFinHeightOptimumDesign百叶窗翅片由于其高效的强化传热表面而备受散30%左右,而开窗角度和翅片厚度的贡献率较小,均不热器设计者的青睐.对其结构

4、优化的目的是以最小的到5%[4]。2005年,周宇等人采用二维模型对百叶窗翅阻力代价获得最大的散热效果。针对百叶窗翅片的阻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比较了4种百叶窗倾斜力性能和传热性能,目前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角(15。、20。、24。、28。)下翅片的散传热性能和阻力性和仿真两种。2000年,Kim和Bullard对45种不同结能.通过压降比较。表明百叶窗倾角越大压降越大【5]。构参数(开窗角度、翅片间距、流动长度)的百叶窗翅片同年。漆波等人采用三维模型对百叶窗翅片进行数值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传热和摩擦因数的实验关联式,模拟,得到了翅片内部的流

5、场结构和换热状况[6]。其误差在14.5%以内[。2007年,董军启通过对67种本文利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百叶窗翅片进不同结构参数的翅片进行实验,分别得到了百叶窗翅行三维仿真。与漆波的模型相比,本文考虑了翅片间过片的传热系数和阻力系数与翅片尺寸的关系,并且利渡圆弧对结果的影响。然后结合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用田口方法的参数化研究思想『3]。研究了不同的结构检验。根据仿真结果对其关键尺寸进行优化。通过对N参数对翅片的传热和阻力的贡献率。研究表明,翅片长平台微型汽车百叶窗翅片的关键尺寸进行统计,发现度、翅片间距和翅片高度对翅片性能的贡献率分别为它们

6、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翅片的高度和百叶窗的开窗角。由于百叶窗的开窗角对翅片的性能影响较小,因此收稿日期:2011年1O月379-384.ConditionMonitoringandDiagnosis,Beijing,2008.[9]付平.化工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实现[14]QingHe,XiaoqinLi.ManagementofKnowledgeBaseofEx-[J].机械,2010,37(7):29-32.pertSystemforFaultDiagnosisofRotatingMachinery[J].[10]蔡颖乐.基于VML的设

7、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0,44—37:2935—2939.[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15]王勉宇,梁军.基于故障传播有向图的层次诊断模型研究.[11]曹亚菲,李国喜,徐国营,等.面向流程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C].天津: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2002.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31(6):69—71.[16]甘焕,赵嵩正.双代号网络虚工序的自动添加方法研究[J].[12]路世忠.流程企业动力设备的集成维护管理系统研究[D].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

8、007,28(16):4016—4018.天津:天津大学,2o07.[17]KennethHRosen编,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