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ID:36648313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_第1页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_第2页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_第3页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_第4页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乡十一中 唐卫兵)宇宙航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介绍了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本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具体运用,是航天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顺利、流畅地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平抛

2、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诱导,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获得新知。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五官体验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就都能获得发展和提高。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2.通过阅读、合理诱导与精心研究使学生掌握三个宇宙速度,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个求解公式;3.通过公式分析、练习反馈使学生掌握用

3、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求解有关卫星运动的基本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和第一宇宙速度公式推导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2.教育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从而对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和谐、流畅、民主、愉悦的学习情境,在满怀热望的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2.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培养爱国热情。四.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运动量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五.教学难点1.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运动量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第5页2.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计算机七.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八.设计思想1.教学主线设计本节课是应用课,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所以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

5、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2.教学媒体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将抽象变得具体,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及内涵。并利用课件板书相关内容,增大课堂容量。九.课时安排一节课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多媒体演示“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运行、返回”视频剪辑。(播放同时可向学生介绍、讲解有关宇宙飞船发射、运行、返回等过程中的一些知识。)2.教师导入:(将音量调小,与课件播放同步)自古以来飞天一直是

6、全人类的梦想,人类也为此做出了不懈的追求和巨大的牺牲。我国古代的万户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将自己用47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不幸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为此牺牲了。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活动。终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从前苏联升空,中国也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特别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第一次实现载入航天,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绕地飞行14圈,顺利返回,圆了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又将两名宇航员

7、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绕地飞行近五天五夜成功返回,实现了新的突破。所有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3.适时设疑:那么人类是怎样把物体发射出去,送入太空的呢?(让学生开始思考及交流)4.出示课题:《宇宙航行》。教师设问,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活动中。(二)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第5页1.诱导观察:(1)课件动画展示:在某一平台上先后以不同水平速度抛出小球。(2)教师设疑:观察和比较这四条轨迹,你能发现什么?(3)师生小结:得出两个结论,并在课件上出示:①物体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均落回地面。②物体的初速度越大,飞

8、得越远。(2)放飞思维,大胆猜想:①教师设疑:从刚才的四条轨迹图中,你还能联想到什么?②课件展示牛顿设想,并用动画动态演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抛出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运转。③教师追问:牛顿的设想可能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④师生小结:牛顿设想的运动是完全可能的。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出示标题一:人造卫星──人造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