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

ID:36646975

大小:1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_第1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_第2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_第3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_第4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校第四中学主备人孔令琴王谦王玉芝教材分析设计意图《苏州园林》是有关园林说明兼鉴赏的一篇美文,这篇说明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言。课文以合理而又严谨的说明顺序向读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让读者领略苏州园林在建筑、设计、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非凡成就。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了解中国园林建筑之美,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深入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

2、部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合理想象,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设计布局的卓越成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教学重点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设计布局的卓越成就教法点拨指导法讨论法学法自主质疑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圈点勾画法教具多媒体学具教科书学案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其它注:本教学设计各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时间及教学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课时程序

3、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创设情境精导引标课前积累:课前利用文本、学案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交流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1.赏图激趣:(1----11可课前播放)2.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  3.教师出上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师总结: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

4、园林建筑中的地位。“中国园林如诗利用学案导航,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赏图片学生对下联利用多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苏州园林的图片,从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中让学生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 (师补充: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

5、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言。)出示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通过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合理想象,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4.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筑设计的卓越成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明确目标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

6、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检查预习我来汇报我来汇报:师补充:1.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2.词语: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xún)镂空(lòu)     蔷薇(qiángwēi)重峦叠嶂(luánzhàng)斟酌(zhēn

7、zhuó)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以上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当补充)自我展示增强自信学生互相提问课下注释,积累词语明确任务有的放矢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理解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检测预习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习惯的养成,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请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三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朗读时思考三个问题(用原文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