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44558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安塞腰鼓》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安塞腰鼓》教案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请大家看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 二、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人。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代表
2、作《羊想云彩》。这篇文章属于散文,安塞在我国陕西省北部。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浏览全文,勾画出生字词。 2、理清层次 (1)、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2)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明确:静。) (3)、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明确:动或闹。) (4)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
3、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明确: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5)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6)、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7)、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4、 (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8)、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
5、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9)、通过文章,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怎么样? (明确: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四、整体感知安塞腰鼓艺术形象。 1、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
6、,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明确:我觉得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
7、劲”(板书)。 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五、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明确:排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