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ID:36642654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雷雨》教学案例及反思新华第三小学二年(1)班刘彩萍一、教材说明《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小语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天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雨前“黑沉沉的乌云”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和热爱自然的热情。二、设计思路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

2、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三、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B、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观察插图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四、教学重点

3、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热情。六、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景象,同学们,你们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雨前雨后的景象。2、板书课题《雷雨》,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提出自读要求。2、检查自读情况:(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2)同学们仔

4、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板书:1—3  4—6  7—8 )3、学生再读课文,读好生字,而且边读边想象雷雨变化的情景。(三)学习会认字、词1、读准字音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2、记字形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

5、…学生各抒已见)(四)品读雨前部分1、师:你知道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段,按顺序找找作者在雨前写了哪些景物?生: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闪电、雷声2、师: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出这些景物的?找一找,读一读。(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其他学生评议汇报。(“黑沉沉”怎么理解、“压”怎么理解?)指导读好这句话。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师:怎样读这句话哪?(轻声地读。)师: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一动不动?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生:闷热。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

6、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师:树枝乱摆说明什么?(风大)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师:蜘蛛怎么样了?“垂”什么意思?谁能做做这个动作?它为什么逃走了。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生评议,再读。师:“越来越”说明什么?(亮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响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师:请大家再自由读1——3段(生读),说说雨前给你什么感觉?(沉闷、暗)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他读得怎么样?评一评。师:大家再齐读雨前的三段,读出沉闷、压抑的感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

7、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在备课中,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可能是自己总想着怎样让学生跟着教案走,紧张情绪让我变的怕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预设不一样。因此,课堂上,老师成了表演的主角,学生成了很努力地配合老师表演的配角。二、语言不够精准。语文

8、课的课堂衔接语非常重要,所以我事先准备了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但在部分用语上还需要推敲。如“雷雨前有哪些景象呢?”这一问句,不要说二年级的孩子,这么宽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