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39532
大小:254.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精确索单元法在找形及无应力索长计算中的应用-廖圆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6期中外公路2011年12月33文章编号:1671-2579(2011)06-0033-04精确索单元法在找形及无应力索长计算中的应用廖圆圆1,李周2,王荣辉2,3,黄小峰2(1.矮寨大桥建设指挥部,湖南吉首416000;2.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悬索的找形问题实际上是在确定索段端点边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水平力、主缆垂度和吊点力的平衡关系确定主缆各个控制点坐标的问题。该文从索单元静力平衡关系出发,在分析其解析解的过程中,根据索单元的竖向分布荷载按照沿弦长和弧长分布分为
2、两类,其对应的索单元的形状曲线为抛物线和悬链线,并以抛物线结果作为初始值对非线性解进行迭代,索单元最终收敛为悬链线。并在得到悬索精确坐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应力索长的计算方法和流程。通过比较该方法和有限元软件计算的找形和无应力索长结果,并与矮寨特大悬索桥实测值进行对比,相比于非线性有限元法,该计算理论所需划分单元密度小,收敛速度快且能保证计算精度。关键词:找形;无应力索长;精确坐标;迭代;悬索索的找形问题即为确定索的初始平衡状态的问全长1000.5m;主桥横桥向设2%横坡,桥面行车系题,找形问题是悬索桥静力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3、悬索净宽24m,钢桁加劲梁全宽27m;采用2根主索,主桥静力分析方法根据年代的不同,在中国基本上可以索矢跨比F/L=1/9.6,主索中心距为27m,采用平面分为3类:弹性理论法、挠度法、非线性有限元法;在国索布置;全桥采用68对吊索,吊索标准间距为14.5外又出现了力密度法和动力松弛法等。目前在中国应m;另外在吉首岸离第1对吊索29m处设1对吊索直用最多的是非线性有限元法。这些方法中索段多为近接锚固在岩石上;在茶洞岸离第1对吊索29m处布置似形状,比如弹性理论法中假设水平分布的荷载使主2对吊索直接锚固在岩石上,吊索间距29
4、m;主跨梁缆的几何形状成二次抛物线,挠度法假设主缆为抛物高(主桁中心线处)7.5m;主梁桥台处设竖向支座及线形,非线性有限元法假设在单元密度足够的情况下横向抗风支座;跨中设弹性斜拉扣。吉首岸索塔采用主缆索单元为直杆单元,而实际索是有垂度的。双柱式门式框架结构,由扩大基础、塔座、塔柱(上塔该文主要介绍在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础上将索单柱、中塔柱、下塔柱)和横梁(上横梁、中横梁)组成。索元在以抛物线形为初始值的前提下迭代为准确的悬链塔自基础顶承台以上高134.016m(包括防护罩高度4线形,从而精确确定索单元端点坐标,即可以找出在
5、恒m),塔柱横桥向由上向下向外倾斜,塔柱设上、中两道载作用下的精确线形。该方法从索单元的平衡微分方横梁。茶洞岸索塔采用双柱式门式框架结构,由扩大程出发,建立描述索单元端节点竖坐标与索段荷载的基础、塔座、塔柱(上塔柱、下塔柱)和横梁组成。索塔关系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得索单元端节点精确自基础顶承台以上高61.924m(包括防护罩高度3.6坐标,最后索单元集成整体索段可求得索在恒载作用m),塔柱横桥向由上向下竖直,塔柱设上横梁,塔柱底下的形状。由于该法相对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只需在设塔座并坐落在分离式扩大基础上。主梁采用钢桁加
6、吊点处划分单元,所以可以减少单元密度从而提高运劲梁,全长1000.5m,钢桁加劲梁由主桁架、上下平算速度而不影响结果的精确度。联、横向桁架组成。桥面系采用纵向工字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形式。主缆采用1/9.6的垂1工程实例概况跨比,主跨主缆计算跨径1176m,吉首岸边跨主缆计算跨径242m,茶洞岸边跨主缆计算跨径116m。桥以矮寨特大悬索桥作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矮寨型总体布置如图1所示。悬索桥主缆的孔跨布置为:242+1176+116m,主梁收稿日期:2011-12-0634中外公路第31卷117600Hq0(x
7、-x1)290033×145033×145029005150z=[chα-ch(-α)]+z1(6)ql0.8%若以全索左端点为原点,式(6)变为:H2βxz=[chα-ch(-α)](6a)ql吉首茶洞h/lq0l图1桥型总体布置图(单位:cm)式中:α=arcsh(β)+β,β=(6b)shβ2H由式(6a)可得索跨中垂度与水平张力的关系为:Hh2找形问题的理论阐述f=[chα-ch(β-α)]-(6c)q2由悬索桥设计成桥状态倒拆分析可得到其空缆状如图2为一索单元平衡关系图,对于平面问题,qx态时的垂度,通过对超越方
8、程迭代求解即可求出空缆和qz分别为索单元上沿x方向分布的横向和竖向的状态时的水平张力H。以下计算假定H为已知。分布荷载,T、dT为索单元的轴向拉力,H、dH;Q、dQ如图3所示为任意索单元的受力图,其中Fxi、Fzi分别为其沿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分别为索单元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节点力;zi为其x节点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