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ID:36637500

大小:1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_第1页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_第2页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_第3页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_第4页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NPO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编辑:冷净在20世纪里,由政府组织和国家机制构成的政府部门,以及由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构成的市场部门,是现代社会中地位已牢牢确立的两大组成部分。在它们之外,有一个广阔的领域,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社会组织,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非政府和非营利的性质。这些组织的作用和存在的重要意义曾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适当的承认。但是,在20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出现的一个突出的新现象,是这些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的蓬勃兴起,它们在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些组织以及它们

2、的活动机制从整体上已被当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关于这个新部门的叫法有很多,如非营利部门,志愿部门,独立部门,民间部门,以及第三部门等。这些不同的称呼,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最近崛起的这一新部门的基本性质:即这一新部门,是由那些非营利的、公益性的、具有志愿精神的、独立自主的民间组织所构成。迄今在世界范围所做的许多研究,特别是由美国学者LesterSalamon所主持的一项覆盖40多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国际比较研究项目,证实了这一新部门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以及它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20世纪末崭露头角的这一新部门,将是21世纪里最重大的组

3、织制度创新之一。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状况,将同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一起,直接 决定着21世纪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从而也将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社会在新世纪里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通过不同的途径逐步发展起来。它们在各个领域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它们对社会所做贡献的重要意义,不仅日益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承认和称赞,而且也日益为国际社会所注意并得到积极评价。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活动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学术研究,基本上是分散的和相当孤立地进行的,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的横向联系都很少。1998年,中国非

4、营利组织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自那时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出现了飞跃性的变化。1998年初,中国青基会决定设立和实施“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项目”,确定了10个研究课题,邀请了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担任课题主持人。这些课题覆盖了与中国非营利部门有关的各重要研究领域。其目的是考察中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探索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研究相关的重大政策和法律建设问题,推动中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联系人:张宁电话:0371-65837986/13623858720QQ:69958312传真:0371-65837985网址:http://www.cx

5、fljj.com1998年10月,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宣布成立。这是一家以非营利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门学术机构,其宗旨是为了促进中国非营利部门的发展而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咨询活动。同时,该研究中心召开了“NGO专题座谈会”,讨论了有关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各重要问题。应邀与会者中,除了各社团的领导人,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代表之外,还有国家民政部非营利组织事务的主管官员。1998年,国家民政部设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同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6月,中国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机构信息网启动运行。其宗

6、旨,是增进国内外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为基金会和其它非营利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1999年7月,在美国亚洲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主办了以“非营利部门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1999年11月,在联合国国际开发计划署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青基会主办了“非营利组织发展与中国希望工程”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1999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建立,其研究工作重点是与非营利组织有关的各项社会政策。上述事件以及相关的其他一系列重要事件地出现,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活动者、中国政府官员、中国的学者、以及中国非营

7、利组织事业的国际支持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表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部门意识正处在急剧形成的过程之中。在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里,先前分散的、隔离的个人和各个组织的活动,开始有了横向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的联系纽带。各个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中的共同性质,它们所采取的共同运作机制,它们的共同处境以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得其对各自组织的意识逐步发展为对非营利组织的一般意识,乃至对非营利部门的整体意识。从政府部门和国家决策者的角度看,非营利组织从整体上已经被当作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社会部门,已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其实行管理,并在向着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越来越多

8、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投入了对中国非营利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