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ID:36637249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_第1页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_第2页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_第3页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_第4页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2004年09月30日17:18:40阅读:1516)  ——兼谈西部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艰巨性  摘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结构因素、累积效应因素。因此,实施“开发移民”和“教育移民”工程、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加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是西部地区农村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小康社会  20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反贫困措施得力,成绩巨大,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

2、年的260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33.1%,下降到2000年的2.8%,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主要研究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现状、原因及反贫困的措施。  一、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下了一个定义:即“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其生活水准包括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以及医疗卫生、预期寿命、识字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入学率、人们对公共财产资源的获得状况等社会福利指标。贫困不仅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般来说,随着社

3、会经济的发展,贫困的内涵和界定贫困的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贫困也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贫困的内涵和标准又要反映特定民族对社会福利和基本人权的规范性认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个人或家庭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能维持个人或家庭的最低基本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相对贫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二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根据1990年世界银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来划分,GDP低于300美元者为贫困型;同时

4、,世界银行还划定了人均每天花费1美元的贫困线国际标准。1999年,中国政府所划定的农村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625元,这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是绝对贫困线,按这一标准计算我国有绝对贫困人口为2600万人;相对贫困人口的国际标准为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40%,1999年中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210元,按60%计算即为1326元,我们如按1500元衡量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标准,根据当年抽样调查情况统计,收入水平在1500元以下的人口所占比重为26.6%,扣除绝对贫困人口2600万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总数为2.1亿人。200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介绍,当前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在50

5、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459.5万人;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9033.4万人;人均收入在1000—2000元的人口31079.3万人。有近3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00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中经网2003—05—09)。西部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64亿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8.18%,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我国现有国家级贫困县592个,东部72个,中部154个,西部366个,所占比重为61.8%。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确定的贫困县比“八五”计划增加了25个,西部地区新增加的国家级贫困县占到全国新增加的国家级贫困县的80%,

6、而东部地区摘掉了2个贫困县的帽子。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由于国家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一部分人从贫困中解脱出来,但是,这又刺激了西部人口的增长,加重了西部生态环境的负担,农民返贫现象也十分严重,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下面我们分析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形成的原因。中国东、中、西部三地带不同海拔高度区域所占比例(%)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不同质量的耕地和  不同地貌类型区域所占比例(%)资料来源:均源于王桂新著:(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年版第68页。  二、

7、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形成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具有历史的原因,即经济基础的薄弱,远远落后于东中部。然而,自然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累积效应因素等更是西部地区贫困的重要根源。  1.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农村绝对贫困的区域自然因素。中国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主要的大山、高原、沙漠、戈壁、裸岩、冰川以及永久性积雪地域,受东南季风与西季风的影响强烈,寒、暖、干、湿季节变化很大。内蒙古高原干旱、风沙灾害严重,使土地沙化、草原退化;西北地区的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