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

ID:36626646

大小:18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_第1页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_第2页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_第3页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_第4页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质分析(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的质的分析(下)徐晓东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州市中国【摘要】在本论文的上篇中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界定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讨论出发论述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图;在下篇中介绍利用非即时性网上对话记录展开的质的分析,并探索利用这种质的研究方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能性。【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情境化学习、质的分析4.一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4.1开发“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目的。为什么要开展校际协

2、作学习呢?当初,设计并开发“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目的有两个:(1)通过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信息技术教育。(2)通过校际协作学习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读者都知道,“校校通”的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可是,在当时,大多数人并未真正理解这一目标的实质。有些人认为,“校校通”只要硬件设备安装到位,或只

3、要因特网链接到学校,甚至像日本那样链接到教室,也就实现了“校校通”的目标。但著者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虽然“校校通”的实施依赖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但“通了”之后的软环境——课程以及资源建设甚至比前者所要做的工作还要多。另外,还有些人认为,“校校通”最终是让学生学习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但著者认为,除了网上以符号形式表征的教育资源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开展交流活动,最终达到利用网络开展共同学习、交流学习、协作学习,这才是“校校通”的目的和目标,也是网络技术的最有效利用。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学习网上知识即从生活中抽

4、取出来的抽象概念性的知识,以及整天阅读电子书本,这种基于知行分离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不能改变我国学生学习以及教育的质量。A.Collins(1988,高文,1999)等人根据词语学习的调查发现,传统学校教育由于假定“知”和“行”可以分离,所以造成学校教育的低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失败。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以惊人的速度(17岁的人一天可以学习13个新词)学习词语,这说明,“词语和句子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总是存在于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说话情境之中”。他们认为,这一研究结论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Brown,Collins

5、&Dugid1988)。关于“做中学”的理念,最早由杜威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种看法。近年,心理学的种种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特征反映出“知”和“行”不能分离。Schon(1987)指出,许多专门行业的知识、技能、行规术语,无法完全用文字或语言详细进行表述。要想获取这一专业技能,以及专家的风范和气质,唯一的办法是进入专业情境,成为一名学徒,身临其境亲自观察和亲身体验和参与,才能有所收获。所以,Schon提出了“在行动中求知(knowinginaction)、在行动中反省(reflectioninaction)”

6、的学习概念,这就是近年来认知科学中强调的有关人类学习隐喻的情境学习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被学术界公认为人机界面研究的第一人的Suchmon(1987)通过观察人们操作复印机时行为发现,大部分的人并非先阅读完使用说明书后再操作机器,而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查阅说明书或直接请教有经验的人。所以Suchman提出了“情境行动(sitiuatedaction)”的观点,强调知识若脱离使用情境,则学习就变成玩抽象符号的游戏。况且,知识中的许多概念及规则必须透过实际的经验来琢磨,在付诸实际行动中才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含意(Su

7、chman,1987)。上述研究成果说明了,人类知识的获得不能脱离知识产生的情境,也不能光靠人的大脑对符号的加工来实现这一事实。由此也很好地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什么人工智能研究出现停滞的原因。就连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R,Schank(1992,1994,1999)也强调它的重要性,并开展一些现场认知的研究和以情境认知为指向的教育实践研究。后述的GBS教学设计模式,就是R,Schank开发的一个实现情境化学习的典型例子。总之,学习是埋藏于情境中的、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大脑中对抽象符合的操作,

8、而是参与真实世界的文化实践活动。因此,基于网络的学习必须根植于实践活动。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些体现这一理念、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系统开发的教育产业和教育研究工作者可供借鉴的典范课程,供大家参考。这也是开发这一“综合学习网络课程”意图之一。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基于网络的共同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迅速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