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19562
大小:63.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中的作文教学论文大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中的作文教学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语文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重视,而作为“四能”之首的作文能力,尤其受到了全体师生的重视。然而问题却接踵而来,绝大部分师生认为,新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能力及知识系统庞杂、方方面面,评讲课文必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因此,绝大部分教师一直苦恼于教材分析与作文教学之间互为消长的时间配置,苦恼于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鉴于教材分析与作文教学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时间又极其
2、有限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把教材分析和作文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之起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效果,既能掌握课本知识,又能提高作文能力,不但克服教材分析和作文教学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并且将二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在此,我主要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简略分析一下二者互相渗透的教学尝试。一、认真体会教材例文主题深刻,中心突出的特点总所周知,主题和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它是整篇文章所有语言和材料的统帅,它要求文章的每字每句都不得脱离中心。犹如一颗参天的大树,不管树干多么高大,枝叶多么茂盛,它的每一根枝条、每一片树叶却总是连着它的根、他的本
3、,而主题和中心不能一语带过,更不能视而不谈,不但要分析,而且要极力强调学生仔细体会作品主题深刻,中心突出的特点。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它同《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朝花夕拾》里的作品一样,是鲁迅先生中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是清晨的露珠、是色香“自然要好的多”的鲜花,是用来慰藉作者心中的“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的调节剂。其主题是通过记叙儿童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欢乐时光,以此抒发作者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知道:它所叙述的美女蛇的传说、冬天捕鸟、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描绣像等等情节,都是围绕
4、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中心来展开,都是作者童年的回忆;同时这些往事又都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就连在孩提被认为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在成年作者的心中,已然变成了美好的记忆。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等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喜爱、眷念和赞叹;也可以让学生从“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孙子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些语言中可以体会到作者
5、对往事飘零的惋惜、伤感及无可奈何。再如朱自清的《春》通过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来讴歌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表现春天的希望、美丽和健壮。叙述的角度全面而不松散,描写的景物庞杂而不紊乱,一切都紧扣文章主题,显得紧凑而又丰满。二、整体把握教材例文完整的结构,清晰的条理。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是所有优秀作文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文章才会让人赏心悦目,才能确保文章内容有绳可依、有章可循,才不至于缺乏逻辑、东拉西扯、偏离主题。所以,教师在评析课本例文之时,务必让学生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将课文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楚,将条
6、理线索捋出来,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二全面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结构或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文章。就像一个施工队要建造一幢房子,就必须在建造房子之前有一份设计方案,而这份方案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比如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们必须把全文的整体分为两部分: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然后再分析局部结构,写百草园含三部分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形成一种扇形结构;写三味书屋则是一种冰糖葫芦结构:先写三味书屋的位置格局,拜师行礼,在插叙“怪哉”虫传说,接着写读书生活,然后写后园玩耍,最后写师生朗读,
7、学生课堂上做戏、描绣像。而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合乎逻辑,顺乎清理的承前启后,如开头第一段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以“乐园”带出下文关于百草园的种种乐事。再如第三段写“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进而为下文引出美女蛇作铺垫。同时在形式上也有相应的过渡文字,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作用。最典型的文字是第九段,用三个也许构成的排比句承接百草园的欢乐时光,并用抒情的方式告别百草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进而转入对三味书屋的叙述。再如王维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短短的八句诗四十个字,其中也包含着简单的条理,
8、构成了精美的结构。教师在分析作品之时,可以要求学生理清诗歌脉络:首联交代应邀做客,颔联描绘山村风光,颈联刻画山村生活场景,尾联点明兴尽道别。整首诗从头到尾浑然天成,犹如用丝线串起的珍珠,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