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

ID:36614418

大小:386.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3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1页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2页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3页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4页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董为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53~261ProceedingsoftheNinthAnnualMeetingoftheChineseSocietyofVertebratePaleontologyDONGWei(ed).Beijing:ChinaOceanPress,2004.253~261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傅仁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3)摘要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发现一些线索。我国东北地区目前也发现较多的旧石器时代晚

2、期甚至更晚的遗址,同时也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偏早的遗址,其中,也有代表细石器文化传统的文化内涵。这些资料对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就东北地区过渡时期有关问题,如中石器时代问题、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问题等进行浅述和探讨。关键词东北旧石器新石器中石器细石器1引言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Ma左右甚至更早,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只有4~5ka,绝大部分为漫长的无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即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石器时代的概念早在18世纪中叶已有人提出,但到19世纪才被丹麦人汤姆森(Thomsen)正式用于考古分期。他主

3、要根据用来制造工具的原料而将史前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1865年卢伯克(Lubbock)又根据石器的制作方法,将石器时代再划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即与“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称法相对应。如果按生物地层学划分的标准,那么旧石器时代相当于“冰河时代”(或第四纪冰期)或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新石器时代则相当于冰后期或全新世。2东北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我国东北地区也与全球一样,无论人类体质特征、文化发展的进步性和社会形态以及古气候的变化,都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晚期智人(LateHomosapiens)在即将结束之际把

4、人类历史载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进步,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制作石器技术逐渐趋于小型化和细化,同时出现用刮、钻、磨等工艺技术生产骨制品,以及反映精神生活的装饰品,这些都象征着新石器时代即将来临。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成因有两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一傅仁义:男,56岁,辽宁丹东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古脊椎动物与旧石器考古研究253是地质、地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条件,从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文化技术类型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本地区与邻近文化的联系,彼此之间有

5、继承也有发展,主要反映在石制品的素材、技术和类型方面。从东北目前发现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看,基本以小型石器为主,大型砾石石器为辅的特点。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提出华北旧石器文化可分为两个大系统:一为“大石片砍砸器-厚尖状器(三棱尖状器)系”或称“匼河-丁村系”,一为“小石片-船头刮削[1]器系”或称“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前者大石片传统是以巨厚石片、两面加工的手斧和三棱尖状器为典型器物,后者小石器传统是以尖状器、投射器、小型刮削器、雕刻器和石镞等器型为代表的典型器物。在华北大石片砍砸器-厚尖状器系统发展较缓慢,而且趋于器型较稳定的工具,一直到新石器时代

6、早期的山西怀仁鹅毛口遗址,这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除发现厚尖状器、两面加工的手斧和龟状斧形器外,还有磨光石斧、石锄、石镰等新型工具,其打制方法均源于“匼河-丁村系”的同类器物的原始状态。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大石片为母体的大而厚重石器均少见,距今两万年前的海城仙人洞遗址发现少量的大型砍砸器和较为厚重型的石球,其长度和直径也只有10cm左右,与此相反的小型石器为主的“小石片-船头刮削器”系统,却得到发展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细小石器所占的比例也愈来愈多,制作技术也趋于娴熟。在华北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均有稳定的细石器所特有的技术类型,如扇形石核、小圆头刮削器、长石片

7、、小石叶等用间接法技术打成。下川文化的锥状、柱状、楔状石核和与之对应的细小石片,以及短身圆头刮削器、尖状器、石镞等典型细石器,都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具有细石器传统技术及共同器物组合特征的细石器文化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东北旧石器晚期也反映出上述特点,比较典型的遗址和地点有海城仙人洞遗址、锦县沈家台、凌源西八间房、喀左二布尺洞穴、黑龙江境内的呼玛十八站、昂昂溪遗址等。沈家台地点出土几件小型石器,包括楔型石核、舌形小石叶、凸刃刮削器、单直刃刮削器,且多用玛瑙和石英制成,其时代约20~30ka。西八间房的石制品更具有细石器的特征,主要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石核

8、种类有柱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董为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53~261ProceedingsoftheNinthAnnualMeetingoftheChineseSocietyofVertebratePaleontologyDONGWei(ed).Beijing:ChinaOceanPress,2004.253~261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傅仁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3)摘要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发现一些线索。我国东北地区目前也发现较多的旧石器时代晚

2、期甚至更晚的遗址,同时也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偏早的遗址,其中,也有代表细石器文化传统的文化内涵。这些资料对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就东北地区过渡时期有关问题,如中石器时代问题、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问题等进行浅述和探讨。关键词东北旧石器新石器中石器细石器1引言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Ma左右甚至更早,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只有4~5ka,绝大部分为漫长的无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即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石器时代的概念早在18世纪中叶已有人提出,但到19世纪才被丹麦人汤姆森(Thomsen)正式用于考古分期。他主

3、要根据用来制造工具的原料而将史前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1865年卢伯克(Lubbock)又根据石器的制作方法,将石器时代再划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即与“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称法相对应。如果按生物地层学划分的标准,那么旧石器时代相当于“冰河时代”(或第四纪冰期)或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新石器时代则相当于冰后期或全新世。2东北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我国东北地区也与全球一样,无论人类体质特征、文化发展的进步性和社会形态以及古气候的变化,都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晚期智人(LateHomosapiens)在即将结束之际把

4、人类历史载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进步,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制作石器技术逐渐趋于小型化和细化,同时出现用刮、钻、磨等工艺技术生产骨制品,以及反映精神生活的装饰品,这些都象征着新石器时代即将来临。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成因有两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一傅仁义:男,56岁,辽宁丹东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古脊椎动物与旧石器考古研究253是地质、地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条件,从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文化技术类型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本地区与邻近文化的联系,彼此之间有

5、继承也有发展,主要反映在石制品的素材、技术和类型方面。从东北目前发现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看,基本以小型石器为主,大型砾石石器为辅的特点。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提出华北旧石器文化可分为两个大系统:一为“大石片砍砸器-厚尖状器(三棱尖状器)系”或称“匼河-丁村系”,一为“小石片-船头刮削[1]器系”或称“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前者大石片传统是以巨厚石片、两面加工的手斧和三棱尖状器为典型器物,后者小石器传统是以尖状器、投射器、小型刮削器、雕刻器和石镞等器型为代表的典型器物。在华北大石片砍砸器-厚尖状器系统发展较缓慢,而且趋于器型较稳定的工具,一直到新石器时代

6、早期的山西怀仁鹅毛口遗址,这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除发现厚尖状器、两面加工的手斧和龟状斧形器外,还有磨光石斧、石锄、石镰等新型工具,其打制方法均源于“匼河-丁村系”的同类器物的原始状态。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大石片为母体的大而厚重石器均少见,距今两万年前的海城仙人洞遗址发现少量的大型砍砸器和较为厚重型的石球,其长度和直径也只有10cm左右,与此相反的小型石器为主的“小石片-船头刮削器”系统,却得到发展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细小石器所占的比例也愈来愈多,制作技术也趋于娴熟。在华北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均有稳定的细石器所特有的技术类型,如扇形石核、小圆头刮削器、长石片

7、、小石叶等用间接法技术打成。下川文化的锥状、柱状、楔状石核和与之对应的细小石片,以及短身圆头刮削器、尖状器、石镞等典型细石器,都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具有细石器传统技术及共同器物组合特征的细石器文化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东北旧石器晚期也反映出上述特点,比较典型的遗址和地点有海城仙人洞遗址、锦县沈家台、凌源西八间房、喀左二布尺洞穴、黑龙江境内的呼玛十八站、昂昂溪遗址等。沈家台地点出土几件小型石器,包括楔型石核、舌形小石叶、凸刃刮削器、单直刃刮削器,且多用玛瑙和石英制成,其时代约20~30ka。西八间房的石制品更具有细石器的特征,主要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石核

8、种类有柱状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