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ID:36613902

大小:1.93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13

上传者:U-145848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_第1页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_第2页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_第3页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_第4页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姓名:侯介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指导教师:王岗20071101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摘要中文摘要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精神的中国文化,兼收并蓄了众多文化的精华,从而具有了广博的蕴涵和厚重的积淀。传统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然而,在文化高速交流、转型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以“现代化"的姿态在不断张扬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各个层面:整体性思维在不断退化;行为方式在不断改变;价值观念已不再固守:文化传统已经淡化。传统武术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优势转化成了难以改造的沉滞和落伍的劣势。历史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这个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兴,必然始于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特别强调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战略意义。张岱年先生讲:“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竞争力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传统武术无论是从它的整体性思维还是到它的修炼全部过程中,一直被中国文化的氤氲所笼罩,所以对传统武术的修炼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终生体验。在这种文化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技术的同时,也使得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因此,作为文化的传统武术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在振兴中华民族之际,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就凸现出来。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一。把武术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带来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的传统武术如何发展早已成为武术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社会转型期因武术人价值观念的困惑而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认真地反思,只有真正看清传统武术真实面貌,才能促进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传统武术中优秀的文化要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了剖析,认为作为文化的传统武术具有整体性的思维特点:主体人是客体武术的载体,具有高度的主客一体性;传统武术的“活体性"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摘要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从这一研究传统武术的视角出发,深入的研究了传统武术的习练者对传统武术的价值观、价值评价及价值取向,揭示了当前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一些规律。以期拓宽传统武术的研究思路,并为制定在振兴中华民族之际,充分发挥传统武术作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关键词:武术传统武术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n作.者:侯介华指导老师:王岗 T'地r髓∞fchon蚰di哟nalmanialart’sValue仃opismAbs仃actTheresearchon仃aditionalmanialaIt’sValuetropismAbstIIacta[1i11e∞cultllreh嬲nlebaSicm商t跚ch嬲constallnystrivelobec锄es廿I如ger觚dt0d0tllethiIlgswitlleXceuent、,il胁e,“al∞absoIbnleotllercultIl】呛’selitc∞itpossestlleplentyimplicati伽andm淞siVesediment.Traditi∞almartialart,雒aninte黟a砌system,almostincludingaU虹ndsofeleInent觚dfactof,pen酏ra吐ngthekcnlelofmen们i60nalcunI鹏,istl坨epitomeofChim∞缸硼itionalcultllrc.Howev%b蛐d廿leback乒叩ndaboutnlequicldyc0舢llicatedcultu∞t11%ch锄ged锄dtllewestcIntIll哈sdnl【C0nstallny岍nl廿le‘mod唧cllltll】障’,Chinese删itionalculturew觞pene昀tcd丽tllmefonowf融。塔:integratedtlliI蚯ngdegradedcons伽lny;be:havioralwaysch觚ge;也econcept0fV山eisnOt血ed;妇ditionalcultu嘴havedesalted.Themassivecultu托insidein|!iD】口ma缸onofCIline∞缸aditionalm枷alartnown姗int0s姆柚cy砌chisVe巧hardt0r。c∞s仰ct锄ddisadv锄tage.Itisp帕videdbyt11e11isto巧廿lat∞en撕伽al’smptIl他leadt0nledecay0ft11enation,bUtintlleotll盯side也ef曲ound0fanotionals01eadby廿1erenaiss柚ceofculture.CPC’ss政teenmrepoft柚d16sessio鹏ofF0umlPl如aD,Sessi∞bomsn.essedⅡlatttlereIlaiss柚ceofclllm坞isVe巧inlp0Itantt0廿legreatreboundofC=llina.动觚gDaini锄gsaid:An撕∞晰thoutmssiVecllItureiIlsideinf0舢瞰ion锄dpowe—mcultIlrecompetitionisanationwi廿10uth叩e.Thditionalmanialart’sintegrated吐linkingandtllewholepfocess0fit,spfa嘶ceisalwaysc0Vefedby廿leChinesecultIlre.Sop豫cticing缸aditionalmanialanis觚tIlally廿leallnfeexperienceofCllinese仃adinonalcultIlrc.AsⅡlecultllrep豫cticcimproVetlleirsl【iU,italsoutIllostupgrade廿leconditionofpeople’slife唧弱s.SoiIl0rdert0pmiseChinesecultI玳肌dinspnnationalspirit,仃aditioIlal删而alan’sfunctionispr0缸uding.InA埘l2,2004,ChineSePropag锄daD印artn嘲呜MiIlis臼嗲ofEducationadv觚cedcleadyinthe<>:hlcreasetllemanialartcl勰sillⅡ1eP.E.propelly.viewing廿lemanialartm The陀se眦hon们ditioIlal删lrtialan’s、棚ue廿Dpismeduc撕∞雒meapproacht0mise柚dcul如atenationalspirit。Und盯廿le6dywaveaboutEConomiCalglobalillteg觚0n,嬲廿ledelegatcofalillese妇ditionalcultIlre,how童0deVel叩t11e删ialanisac0锄0nfbcusiJl廿1eMaftialAns.C彻舶ntedwi也旺坨ques60nsabout也elit.cValueinn砖S0cial仃aIlsiti∞period,wetllinks嘶伽sly:oIllycanwekllowtlle捌visageofⅡle昀ditional加aniala^sowec姐prom咖nle位lditi伽m训alartl嬲tforalongtime锄dm越reabigst印tolrevivetlletra咖onChinesecultIlre.11lis和cleusetllefollowmetllodssuch弱HteratIlreresearchtech曲ue,inVestigating,expeftinterviewl鲫%mathe=Inadcal站Itistics,lo舀calded_uctionm础0dandsoont0anatomytlle锄di廿onalmanialart,tllinktllatme舰di廿onalⅡlanialarth硒thechamct口ofime黜;t0吐lem枷alart勰廿leobject,tlle删cer弱tlIemainbodyistlle删晒%觚dtlle铆opanpossess廿lelli曲integrated;TInditional衄嘶alan’saCtiVes撇restrictcdbynleValue臼叩ismoftlle嫩inbody.胁nlis佗se砌viewof仃adi吐onalmamalart,也eau血0rreseafchnle口aditionalm蕊alaItpfacticer’sval∞、,iew\Value硒sessmemandValue∞叩ism,reVealtlledisciplillea_boutnlemod锄删60nalm枷alan’sValue仃0pism.h0rdert0widentheres朗∞hrcm缸e柚destabHsht0pfomotetlleChinesenation,fullycxertt11edecisi∞0f臼冶ditionalmanialan’sfunction,鲫,idingmeValuabletlle咖cticceni行c撕0n.Keywords:m枷alart;删tionalmaItialaIlt;value;Valua_bleview;value臼opismⅣW—nenbyHouJieh岫SupenrisedbyWhngGan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丝卤血Q亏日期.竺望2:拿.f箕杜干,血蝉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1.1选题的目的意义迈入21世纪的门槛后,迎面袭来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滚滚浪潮,把我们卷入了全球文化的汪洋大海。在多种文化交汇、碰撞和争夺的环境中,必然的不可避免地形成“文化霸权一和“文化主权”的沦陷与抗争的国际文化局面。誓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文化疆域里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为了增强综合竞争力。各国都在尽其所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形象。同时在文化领域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全球化过程中“文化霸权一的存在既成为一种客观现实,与之抗争的各民族、各国家要求发展自身文化内在价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其中最响亮的口号是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一是我国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近来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应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及形成过程,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圆)历史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这个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兴,必然始于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特别强调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战略意义。张岱年先生讲:“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竞争力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与国家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社会上的文化自觉活动也十分活跃,社会各阶层都对自己的文化有很深的眷恋,希望能与中国的崛起共度辉煌。@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把武术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精神的中国文化,兼收并蓄了众多文化的精华,从而具有了广博的蕴涵和厚重的积淀。中华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毋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5o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田.北京大学学报,1997,(3).o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川.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431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闯题的提出统文化的缩影。“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思维在武术修炼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要求形、神、意、气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到修身与技艺的统一,无不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相一致。在传统武术的修炼全部过程中,一直被中国文化的氤氲所笼罩,所以对传统武术的修炼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终生体验。在这种文化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技术的同时,也使得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因此,作为文化的传统武术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在振兴中华民族之际,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就凸现出来。西方文化以“现代化打的姿态在不断张扬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各个层面:整体性思维在不断退化;行为方式在不断改变;价值观念已不再固守;文化传统已经淡化。在文化高速交流、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武术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优势转化成了难以改造的沉滞和落伍的劣势。在西方的“分析性一思维模式下,实施割裂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关系手术后,获得新生后的武术却已完全蜕变,只剩下空洞的肢体语言的竞技武术凭借着“举国体制修的“先赋"优势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曾一度,“现代武术、竞技武术一已经成为中华武术的商标,武术文化中的那些赖以生存的“感悟、修身、自娱打的“天人合一打文化思想被逐渐地舍弃,带之而来的是“锦标和利益"欲望的明显强化①被单一的西方体育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武术成为武术的代言人,在各种可展示的舞台出尽了风头。做为真正文化传统意义的传统武术被打入民间“冷宫修任其自生自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从传承方式、训练方式到武术文化理念都有很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传统武术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简单地用西方体育思想来解释和改造的。很显然,在文化争夺的时代和传统武术面临被遗忘和流失的痛楚之下,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发挥传统武术中积极而健康的因素,使之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先进性⑦是我们面l临的当务之急的紧迫责任和义务。1.2国内外研究综述关于武术价值功能的研究和分析,目前国内有一些学者、专家有所涉猎。他们分别对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及价值取向方面进行思辨性的研究在武术的价值方面的研究:陈诗强在《武术的现代价值》(《体育科技》2002年第。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1.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0r7.o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唧.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3l2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期)一文,认为武术具有强身健体价值、技击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佟岩,周滨在《谈武术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中认为:武术具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龚茂富刘同为在《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思辨》(《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第5期)中认为:技击性是传统武术本质价值属性。徐武,黄光丽在《对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思考》(《搏击·武术科学》2006年第11期)一文中认为:传统武术的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即全民健身价值、攻防技击价值、传统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商业价值。李春龙,李向勇在‘传统武术的价值转变与发展中的困惑》(《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传统武术由技击为主,健身、娱乐为辅向健身娱乐、竞技表演为主,技击为辅的方面转化。等等。在武术的功能方面的研究:江百龙、袁威在《武术的功能刍议》(《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四期)一文中,从政治价值、健身价值、医疗价值、观赏价值、自娱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七个方面论述了武术的功能。王岗在《试析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社会学价值》(《体育文史》1998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武术的教育功能有利于社会控制:武术的攻防技术促进着社会控制;武术的竞技性、娱乐性帮助着社会控制。任丽娟,申玲在‘试论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一文中从文化教育、竞技、自卫、健身医疗、审美娱乐、经济、社会交往等7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出中国武术价值的魅力。李龙等在《对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和发展走向的思考》(《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第12期)一文中,从价值观、史学、养生等视角着手,对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进行完整的梳理:技击是传统武术本质的体现;健身是传统武术当今社会的主要流行趋势;修德功能是传统武术的终极目标。温佐惠,等在《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本质"价值定位问题再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一文中,从武术价值体系内部矛盾角度,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知识对传统武术的价值体系问题进行再研究,认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实现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从目前的社会和国际发展趋势来说,传统武术价值体系的定位原则应以健康娱乐为价值趋向。而技击价值则相对服从于整体价值系统的内在结构原则。还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搏击·武术科学》2006年第3期)一文中总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国传统武术在缓解人类精神紧张,保持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抵御现代“文明病一,维护人类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和增进健康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单静怡,梅杭强等在《透过传3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谈传统武术的发展》(《搏击·武术科学》2006年第l期)一文中认为:发挥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和现代人文价值功能将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李俊、卫志强在发表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搏击·武术科学》20晒年第8期)一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指出传统武术“天人合一一、“天人相应乃的哲理基础,“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生追求,阴阳辩证的理论基础,对于当代日益高涨的人类对生命文化的关注,人类文明的吸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武术有利于提升人类生命质量,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审美意识、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娱乐性,救治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创造经济价值等新的功能会的发展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积极作用,而它独特的哲理、防身、健体、娱乐、经济价值等特征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站在人的主体位置来对武术价值的研究:王树宏在‘现代武术价值观探析》(《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第6期)一文中写道:在现代社会中,武术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性特点:武术在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人类生命质量中有着独特的意义;武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起着积极作用;而它独特的防身、健体、娱乐功能又使它在全民健身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在经济发展中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陈敏在‘中华武术的价值取向》(《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一文认为,从武术所蕴藏的哲学!医学!技击!美学及娱乐等深层价值入手,以其价值取向出发论述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徐香梅在《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用的攻防及其包含的理想境界、追求,武术内容和功效的多元化倾向,重伦理是武术崇尚武德修养的理论基础三个方面。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则为,竞技武术的发展给中华武术注入了西方文化色彩,主体价值取向的多向选择性,科学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三个方面。这些研究大多是运用文献资料,采用思辨的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定性地论述了传统武术价值及功能,也有一些研究论及了价值取向,但由于对基本概念的认识模糊,从而导致了研究界限不清晰。从整体来看,许多文章都采用质的研究手段,研究过程缺乏实证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综合有余而分析不足,缺乏说服力。本文则从价值论的角度采用调查法,对影响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取向进行实证性研究。传统武术具有高度的主、客“一体性”,人既是创造客4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体传统武术的主体,又是传统武术表现的客体,传统武术的习练者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传统武术的价值选择,价值取向是属最高层次世界观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传统武术价值选择的内驱力。因此,从价值取向研究传统武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揭示和反映了传统武术发展的特有的内在规律,通过价值取向的研究能体现及抓住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这对如何估价传统武术,以及如何使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继承,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1.3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1.3.1武术。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武术是中华民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辉煌璀璨的明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历史的进程中,武术不断自我调适,兼容并蓄,最终形成了集技击之大成,蕴涵着哲理之奥妙的民族文化体系。远古时期,在人与兽、人与人的搏斗中产生了武术的萌芽。商周时期出现当时代表武艺、勇力的“拳勇’’,一词;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间的争战,使战争频仍,战乱纷纷,极大地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社会尚武风气的兴盛。王孙贵族喜养门客的嗜好,催生了职业剑客,社会上也出现了以“武"为生的职业艺人,如公孙大娘等。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背景,极大地提升了武术的理论层次,越女论剑的哲学智慧至今仍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时期出现了表达武术含义的“技击一一词。汉代出现了“武艺打一词隋唐时期,武举制的创立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极大地调动了民间习武人的积极性,社会习武之风日盛。“武术"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南朝<文选》中,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一然而该武术一词是泛指军事技术。明清时期内忧外患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催化了军事武技和民间武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时期,拳种纷呈、门派林立,是武术发展过程中最为繁荣的时期。鸦片战争时,帝国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封闭了数百年的国门,也极大地震撼了中国入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保守心理。武术技击功能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开始削弱,武技在军事中的地位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武术与军事技击的分途变得更为明显,武术作为社会控制下的的社会存在,按照自己的本质规律而发展。以太极学说立论的太极拳,以八卦学说立论的八卦掌,以五行立论的形意拳,相继崛起,轰动武坛。5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闯题的提出在饱受列强欺辱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制度的劣性,发出了强国强种的呐喊,武术培养民族精神,强身健体的体育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一方面,中国人承认西方体育中有很多优秀科学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体育是伴随侵略而来,中国人因受国格和民族尊严方面地屈辱而难以接受。然而并未阻止了西方体育的巨大冲击。武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它的功能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武术被尊称为“国术一新中国成立后,“国术一这一词改称为“武术",为了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肃清封建残余势力和残余思想,阶级斗争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其发展方向和价值定位必然与当时的政治思潮紧密相连。1952年,毛泽东在中华体育总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的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干预下,相关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参照竞技体育的模式对武术进行了改良,从此,以一种新的形势和姿态登上了竞技体育的舞台,演变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但这并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作为长期流传的许多优秀拳种并没有沿着竞技化的道路发展,还在民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依然拥有着相当大的习练群体,成为武术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武术不是一种体育项目所能涵盖的,笔者在对众多武术概念考查的前提下,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出发,将目前武术的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张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回就当代中国武术就目前存在的方式来看;大致包括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体系。尽管这两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由于各自价值功能的倾向不同,所以,根据各自的本质规律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同属武术的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竞技武术的产生,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定位和概念的提出。对于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概念,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不少学者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竞技武术是近现代以来,以西方体育为参照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武术的新形式。洪浩在《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王岗,郭海溯.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766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论》中把竞技武术规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一。竞技武术在“举国体制"的宏观政策下,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其竞赛体系的庞大、后备队伍的充足在武术发展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传统武术概念界定上,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一书中认为:“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武冬在《传统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一文中,从逻辑学的发生定义法的角度,把传统武术规定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击活动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以技击攻防动作为主要载体,以提高攻防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内外合一的修炼,融技击性、健身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各种自成体系的拳种总合"赵国庆在《:传统武术真意的思考与寻绎》中将传统武术定义为:“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活动目标,体用兼备,打练结合,并融健身修身、防身自卫、娱乐审美为一体,富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的身体运动。一武术是一种身体文化,具有高度的主客一体性,本身就是一个处于不断变更的动态概念,随着竞技武术体系产生和形成,导致了传统武术概念的提出,相关的对传统武术概念研究的表述大多是对传统武术从运动形式、传习方式、锻炼价值和文化特征上进行的分析与综合,由于视角的原因,分析限定有余,而综合概括不足。我们认为应从文化的高度上对其在形式背后的内在本质进行概括。即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技击技术为载体,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以体悟为途径,以实现“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境界的社会实践活动。1.3.2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在不同的领域其含义各不相同。从使用领域维度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作为人们社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词;二是经济学中基本概念:三是哲学意义中的“价值"。哲学中的这一定义是在各门具体学科中抽象出价值本质的概括,是价值的一般概念。在哲学领域关于价值论述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通常所说的主观价值论、客观价值论和关系价值论。7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主观价值论,就是强调人的情感、兴趣、态度和需要的重要性,认为价值就是为人需要,使人愉悦或使人感兴趣的东西。所谓客观价值论,就是突出事物、对象的效用和属性的重要性,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一种属性。所谓关系价值论,就是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价值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表示的是主体人与客体物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的肯定与否定关系。由此可见,三种价值论之间有较大差别。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视角之间互为对立。从价值离开了主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上来说,主观价值论有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强调主体作用,把价值完全变成一种个人体验,否认存在有任何客观的和普遍的价值,就会滑向错误的泥潭。与其相反,客观价值论的合理的方面是客观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事物或对象自身的一种固有属性,承认价值的客观存在。而客观价值论对主体的创造性的否认,使其走向了另一个错误极端。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o关系价值论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吸取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论的合理成分,同时也弥补了二者的不足。事实上,价值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某种结果。从价值的发生来看,价值发生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从价值的存在来看,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中。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主客体相互作用,是价值的基础,主体作用于客体,使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或主体客体化,生成新的价值客体,这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同时,客体也反作用于主体,使客体主体化,使客体为主体服务,这是价值实现的过程。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价值的产生过程。客体主体化,就形成价值。在价值关系中,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都是构成价值的条件,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构成价值的关键和本质,这三者是构成价值的基本要素。所以,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的统一。马克思给价值下的定义是:“价值是一个反映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o“价值观’’是一个哲学的观念,它反映的对象是客体和主体需要的关系,即价值关系,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表现。首先,价值观形成于对价值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主体的o‘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9卷【M1,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06页.9‘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06页.8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实际需要,还要认识客体与主体的关系,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认识到哪些客体对主体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价值有多大。这种对价值关系的认识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的认识论前提。其次,价值观的形成还有赖于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生活的体验。换而言之,对生活的体验也就是对价值的认识过程。再次,从更深层面来说,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外在和内在两个基本标准。人们不仅要遵循事物的外在标准去进行实践,而且要把自己的内在标准作用到对象上去,并按自己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两个标准的内在统一过程中,人们通过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并在这种统一过程中,人们获得了需求、得到了满足,使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达到了统一。这种满足感使人产生一种基本态度,这种态度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某种信念和信仰乃至形成理想,进而也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形成了人们对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即形成了价值观。于是,价值观就成为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人们行为的内驱力。由此可见,价值观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某个社会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它促使人们去追求、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要,构成了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动力,并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价值观念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其次,价值观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性,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追求,是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意志,愿望和追求错综复合的产物,是一定群体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观念。个人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步入社会的个体,处处受到他所属群体的价值观的影响,群体的价值观作为先验的东西,不断地渗入他的精神世界,并通过自身的价值选择,积淀而成为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观就成了他认识和实践世界的基本尺度和思维框架。再次,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任何价值观都是特定时代人们对特定价值关系的反映,是特定时代人们的情感、态度和追求,特定时代的人们正是在特定的价值观导引下去行动、去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随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发展会随之改变,价值观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实现着继承和超越的统一。“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价值活动中,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它总是相对稳定地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则是体系化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主体在实9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践活动中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是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价值取向根植于主体在环境影响与自身感悟、体认、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它蕴涵着主体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价值主体观,即价值取向主体对价值主体的取舍、确认、定位——以谁为价值主体,为谁谋求价值。它还蕴涵着主体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价值标准,核心要素——价值理想,即以价值主体的什么需要为尺度甄别、取舍价值,以什么作为价值追求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同时,任何价值取向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价值取向,主体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在主体对在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关系的处理之中,表现为对各种矛盾、冲突、关系的特定处理。因此,价值取向应概括为: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和特定的价值方向,是个人与社会行为动机的内驱力。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而价值取向是属于价值观的个体系统。它反映的是人和社会所需要的某种目标、爱好、追求等事物、现象与观念。价值取向就是社会成员对某种,某类价值的取舍和追求。归纳起来有三个其特点:·是局限性。从价值取向的主体看,价值取向的主体具有非全体性,往往只是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价值选择,表现为一定范围内人们对某种价值的取舍,具有较强的个体化倾向,因此也带有局限性。二是多样性。从价值取向的实现方式看,它是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做出的行为选择,而不同主体具有不同多样的需要,所以选择就多样性。三是相对性。从价值取向的选择方式看,价值取向既然是价值之“取一,自然是主体在主观动机上的自觉和主动,具有自觉性和经验性,而缺乏严谨、理性的精神引导,因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从功能上来看,价值取向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第一,定向功能。。取向"就是方向选择,因此,价值取向具有定向功能,在价值主体尚未在价值实践道路上采取具体行动之前,在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主体的价值取向,便构成主体的预存立场或既定的价值坐标、,便是一种先天性的因素或既定的存在,思维框架。第二,动力功能。价值取向对主体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价值取向是主体内在的精神力量,是主体内在的导向、制导、约束机制。它会对主体行为构成具有明确价值指向,迫使主体的抉择、行为进入其既定的轨道,对主体的决断、行为具有支配性,可以使主体本能般地作出特定的价值选择,使主体表现出具有坚定、执着、明确的价值指向,成为主体朝着即定方向努力的动力。10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3.3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也是传统武术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整体性思维是导致传统武术主、客不分的根本原因,传统武术高度的主、客一体性表现为传统武术的“活体性",个体传播是武术主要传播方式,在传承的整个过程中,每个传承个体,既在接受先辈的经验,也在进行者个人体验和新的创造,由主体人携带的武术,就必然打上个体的深深的烙印。人是创造传统武术的主体,也是传统武术表现的客体,从这一意义上来认识,传统武术离开人就无法独立存在。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即传统武术的习练群体对传统武术价值的取舍和追求。每个传承的个体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是传统武术价值多变性的原动力,不同的传承群体是传统武术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传统武术文化价值生长的土壤,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所有传统武术传承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认识,在武术实践中,对武术价值的继承与创造活动的具体体现。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二、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以传统武术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对山西、河北、河南及山东省各市、县及下属乡镇的传统武术的习练者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个省会城市,8个地市级城市,15县城及乡镇发放了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表如下。‘表2—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一览表2.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闯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任务的需要,查阅有关社会学、统计学、传统文化、传统武术等方面书籍10余本,相关文献和资料100多篇。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和利用,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2.2.2调查法(1)访谈法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走访了一些资深的有较高造诣的传统武术习练者,对传统武术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2)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设计了“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在习练传统武术的人群中进行了发放。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93。l%。其中省会城市调查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10份;地市级城市调查问12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二、研究对象与方法卷168份,有效问卷160份;县城调查问卷170份,有效问卷160份;乡镇调查问卷96份,有效问卷82份。(见表2—1)设计问卷时,咨询了有关专家,对问卷的信度、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专家均给予较高程度的认可;在确认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和涉及范围的全面性后发放问卷。其中男性346人,占67.6%,女性166人,占32.4%(见表2—2);各年龄段分布状况见表(2—3)。表2—2调查对象性别构成一览表22.3专家咨询法就本文的研究主题,走访、电访、函访国内十几位在传统武术研究方面专家和学者(包括民间武术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24数理统计法.本次调查的原始数据在SPSSl3.0下进行数据分析。2.25逻辑分析法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1不同人群学习传统武术的原因分析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传统武术,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着先天的、难以割舍的文化血脉相连关系。在现代化社会中,社会分工更为精细化,人们在所受教育的程度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把入分成更多的不同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却无法快速提升精神文明,短期内可极大的进行物质积累与文化积淀的长期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饱享物质文明硕果的同时,却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营养不良。中国人身上携带的文化遗传基因,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营养有天然的需求。全新的外来文化快餐,毕竟难以长期满足胃口,更无法保障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武术,自然的成为中国人的自觉选择。3.1.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分析经调查,以“自身爱好"为习练传统武术的理由,无一例外地排在所有习练群体的首位。(见表)不争的事实,充分地说明了传统武术在民间长期存在客观理由。个体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受其所处群体的影响,其中家庭成员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大,其次才是周围的朋友。受家庭成员和朋友影响习武的排序结果与这一理论相符合。传统武术受“传子不传女一的1日习以及对妇女企视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性别上出现了影响理由排序的差异,男子受家庭成员和朋友影响分列第2、3位,女子则相反。除去其它原因,武术影视的影响最小,说明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传播对传统武术价值的取向的影响并不大。从不同年龄阶段可以看出有两种趋势:随年龄阶段的升高,武术名人的影响程度成正相关,武术影视的影响则成负相关。说明社会的发展引发的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在缓慢的改变着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从学历上看,反映规律并不明显,这是由于学历代表人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传统文化大多是“隐形教育"的传递方式,与学历的联系并不紧密原因所致。14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统计(%)家庭成员的影响朋友的影响尚武风气的影响武术影视的影响武术名人的影响自身爱好其它合计10.23.52.5lt42.15.12.14.43.23.98.87.91.62.54.95.32.3‘2.87.63.92.37.62.52.31.91.22.12.82.51.92.83.04.91.43.91.45.5.O.21.41.92.89.31.42.11.42.13.01.44.23.51.6的28.910.28.66.97.66.59.54.213.710.61.61.91.6.2.9.5.o1.4.91.271.328.722.716.917.819.423.113.234.526.925.53.1.2不同家庭出身、居住区域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分析不同家庭出身的因素影响着个体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当然也与个人成长时期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被调查的知识分子家庭是传统知识分子,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源于家庭更多,因而家庭成员的影响因素处于第2位。除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出身外,,农耕文化背景是传统武术的土壤,尚武风气对在农民和传统知识分子家庭成长的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居住区域来看,居住在省会城市的习武者,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影响因素,分别处于第2、3位,地市级城市则相反。这与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不同有关。15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2不同家庭出身、居住区域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统计(%)3.1.3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分析从职业性质上来看,与武术有关的群体把“影视”、。尚武风气"的影响因素列第2位,“家庭成员"与“朋友"的影响因素分列第3、第4位。与武术无关的群体则把“朋友"与“家庭成员’’的影响因素分列第2、第3位,特别是“影视"的影响因素为最差。这说明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传统武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方式。八十年代以后,影视的传播功能强大起来,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开始转变,把武术作为职业的群体受此影响较大。从职业上看,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同属知识分子群体,都把“家庭成员’’的影响因素排在第2位,这与家庭教育有关。一般职工、自由职业及农民都把“朋友"的影响因素排在第2位,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关。16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3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统计(%)3.1.4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分析习武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价值观的牢固程度,价值观的形成也与所处的社会价值观有关。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步伐,使我国处于快速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在不断地悄然地发生着转变。因此,可以追溯习武年限寻找价值观形成的规律。随习武年限的延长受“家庭成员艿和“武术名人”的影响因素有上升的趋势,“影视"的影响因素呈下降的趋势。武术段位是国家对促进武术发展采取的举措,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效果,特别是一些高段位的民间武术家,具有一定的传统武术代表性,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渠道的不畅通,也使得很多传统武术的习练者未能进入段位评价系统。不过,从段位上仍能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有、无段位群体均认为“影视”的影响因素为末位。可从整体上认为传统武术的价值观形成还是以传统的影响方式为主。17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4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统计(%)3.2不同人群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分析传统武术的“活体性一使武术人成为传统武术的载体,言传身受,耳提面命是传统武术传播的特征,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播方式。宗法传统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只有通过拜师成为“正宗一才可能获得“真传",才可能得到武术的全面价值。从调查中发现,拜师习武的主要目的为“获得正宗武技’’、“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国武术”,无明确目的的人占极少数,仅为总体的5%,说明学习传统武术的目的性非常明确。3.2.1传统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从性别上可以看出:“正宗武技’’是男性的首选,其次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国武术",而女性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首选,其次为“继承中国武术一和“正宗武技",男、女群体同把“扩大社交范围"列第四位。武技是外显的,具备个性特征,不同门派有明显差异,同时相对于文化更具“实用性’’因此,男性更为关注“技"的价值。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群体把“获得正宗武技’’列为18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第1动机,60岁以上则把“继承中国武术’’排在首位。这与当时拜师时社会背景及传统武术的现状有关。从学历上反映的规律,还是证明了学历这一特征与传统武术价值认识相关性不强。表3—5不同性剔,年龄及学历的人群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的统计(%)3.2.2不同家庭出身、居住区域及收入的人群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分析家庭出身是一个人的“先赋"社会地位,家庭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之一。武技的直接表现是攻防格斗技术,是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的第一直观感受,也是人们认识武术的表象,重直觉、尚体悟的传统武术就是从最表层的武技开始的。农民家庭出身的群体认为第一目的是“获得正宗武技",依次为“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国武术",这与武术价值的发生规律相符。武术多元化价值体系总是随社会需求的不同而发生着顺序的变化,不同群体对目的动机的不同排序就是其价值取向的具体反映,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与生活在城市的群体的选择就出现了差异。从不同居住区域的群体选择中可以反映出来,从省会城市到农村,“获得正宗武技”排序呈上升趋势,“继承中国武术’’这一具有责任感的目的呈下降趋势。从不同家庭收入群体中发现,随收入的降低,“获得正宗武技’’排序里上升趋势。19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6不同家庭出身、居住区域及收入的人群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的统计(%)3.2.3不同职业及职业性质群体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分析与武术有关的群体把“获得正宗武技"和“继承中国武术"并列为第2目的。与武术无关的群体把“获得正宗武技’’列为第3目的。反映出对武术价值的认知与职业性质相关。从不同职业群体中发现: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把“继承中国武术"为第1目的,而一般职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都把“继承中国武术"排为第3目的,说明文化层次与责任感呈正相关。表3—7不同职业及职业性质群体拜师习武的目的动机的统计(%)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2.4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统计的分析习武年限能反映不同时期的习武人的价值取向,唯一把“扩大社交范围"排为第3目的的是5年以下习武年限的群体,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武术的交往功能有了新的提升。上世纪末传统武术回归的呼声升高,6—10年习武年限的群体把“获得正宗武技力的目的选为第1,追溯到60年代,传统武术还在武术中占有的重的比重,41年以上习武年限的群体把“获得正宗武技"的目的也列为第1。传统武术高段位的群体,大多是硕果仅存的传人,对弘扬传统武术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有段位群体把“继承中国武术"列为第1目的。从整体看:传统武术的价值排序依次为“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正宗武技"、“继承中国武术"、“扩大社交范围"。表3—8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原因的统计(%)3.3不同人群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分析评价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习兴趣。"①。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特征是非标准性。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拳理,但在技术动作上却没有统一的规格,强调重意不重形,得意而忘形。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技术变异",这正是武术门派林立,内容繁杂,价值多元化的原因所在。传统武术的习。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032l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练者在不断习练、体悟的过程中,既有对师父先前经验的接受,又有结合自身知识的感悟,体现出来的是全面性的整体提高,非同一门派则难以评价。在徒弟对师父怀有宗教般虔诚的心理作用下,师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师父的评价无疑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因此,在整个调查的样本中,“师父评价胗排在所有的评价方式之首。3.3.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分析在所有的不同群体中,都把“与其它习武者交手一作为认知自己技艺水平的途径排在末位,是对这种方式的否定,体现了反对争强好胜、追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男性分别把。师父评价"、“参加比赛"、“自我评价’’,排在第l、2、3位。“与其它习武者演练黟和“参加比赛’’分列第四、五位。女性把“参加比赛"、“师父评价"、“与其它习武者演练",排在第l、2、3位。“自我评价”和“参加表演一分列第4、5位。“师父评价"与“参加比赛一同属于权威评价方式,得到了两个群体的认同,只是男性更倾向传统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方式,男性较女性更为认可。从年龄群体上看:随年龄的增大,“与其它习武者演练一这一同行评价的认知方式有上升的趋势。从居住区域的调查中发现,省会城市到农村的趋势:“师父评价’’呈上升趋势;“参加比赛’’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发展程度与传统认同成反比。这就是为什么“武术在农村,在中部、西部地区受欢迎的程度,比在东都城市要高一【l】的原因表3—9不同性别、年龄及居住区的人群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统计(%)11】李念.在尊重与竞争中共同提高.文汇报【N】.2006m3.21(8)22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3.2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分析与武术有关的群体把“参加比赛"的评价方式排在第1位,“师父评价"排在第3位。与武术无关的群体把“师父评价"的评价方式排在第1位,“参加比赛一排在第3位。说明武术的职业化在悄然的改变着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从职业群体看:处于较高社会地位的干部群体把“参加比赛"的评价方式排在第l位,这是对政府行为的权威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把“自我评价’’的评价方式排在第l位,是对自我认知自信的表现。位于社会较低阶层的一般职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更倾向于“师父评价’’,这与传统武术中对师父崇拜的权威取向有关。表3—10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统计(%)3.3.3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分析传统武术具有理想化的特征,对师父的虔诚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习练时间越长越感到高深,对先辈的崇拜心理使习练者总是感到自己永远无法企及前人的高度。习武年限应与对武术的认知程度成正比,同时,对武术价值的认识受个人价值观的限制,但个人的价值观要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来,国家对传统武术的导向几经变化,从被调查的不同习武年限的群体中可以发现:七十年代以前,国家改革武术向竞技化发展,传统武术几乎没有赛事,传统武术的习练者把“师父评价’’作为最重要的认知途径,八、九年代,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武术,组织比赛,“参加比赛"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评价方式。21世纪以来,对传统武术的反思和回归,又使“师父评价”这一传统评价方式回到首位。段位制是近年来发展传统武术的新举措,把“参加比赛’’列为第1认知途径,为首选。有段位的群体是经常参与政府行为的人,就无段位的群体仍以传统的“师父评价一方式表3—11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认知自己技艺水平途径的统计(%)3.4不同人群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分析“很多似乎天然合理的事情,其实细想起来未必是‘天经地义’,只是在一段历史时间中逐渐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罢了,追根究底的话,它并不见得是在坚不可摧的基础上。一①技击功能是传统武术的源价值,但传统武术的价值早已多元化,对技击技术掌握途径的选择,其本身就是对传统武术价值的选择,技击的价。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I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l:“.24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值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争斗时的运用,而那种无视法律,仅凭武力就可解决纷争的时代已远去,技击的实用价值已大为弱化,己转化为一种娱乐方式,“与一般人打架"这一选择仅占样本总体的1.3%,表明了这已是传统武术习练的现实。通过对不同人群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调查,可以反映出传统武术习练者对技击价值的选择态度。3.4.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分析传统武术技击功能的实现的过程为:功法、招数——拆招、喂招——试手、散手——自由实战。功法、招数的练习是自我练习形式,是内向性思维的传统武术特有的提高技击能力的方式,是德与技的高度统一的结果。拆招、喂招属于师父传授内容,也是师父传授内容最精髓的部分,非嫡系不得真传。试手、散手这一训练形式主要是在师兄弟之间进行,较前两种形式,这应是提高技击技能的最好方式。男性把“师兄弟之间练习"、“独自练习’’分列第1、2位。女性则相反,说明男性较女性更看重技击的价值。两个群体均把“师父喂手"列第3。这是由于保守的习俗导致师父不轻易喂手。从年龄群体可以看出:40岁以下的两个群体“师兄弟之间练习’’作为首选,而50岁以上的两个群体把作为首选,说明年轻人。从居住区域的特点看:较为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群体把“独自练习’’排第1位其它居住区域的群体把“师兄弟之间练习"排第2位,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注重技击的价值。表3一12不同性别、年龄及居住区域的人群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统计(%)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4.2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分析与武术有关的群体列“师兄弟之间练习打为第l位,而且“师父喂手一列为第2位,与武术无关的群体列“独自练习一为第1位。把武术作为职业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更注重技击这一源价值,而且也得到了师父的认可。从职业群体上看: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以“独自练习"为第1选择,一般职工和自由职业以“师兄弟之间练习"为第1选择。但农民群体也把“独自练习"作为为第1选择,这一结果与职业有关系。从段位上看:无段位的群体列“师兄弟之间练习"为第l位,有段位的群体“师兄弟之间练习"、“师父喂手"“独自练习’’1种途径的选择率相同。从整体排序:“师兄弟之间练习"为第1,“独自练习"为第2,“师父喂手"为第3。表3—13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统计(%)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5不同人群练习传统武术的方式的分析九旬老人李仲轩说“每个人和每个人不一样,总有差别,越练就越和自己的天赋、形体般配,所以越练越有自己’’f1】传统武术习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由于每个个体间的各种差异,对武术的认知不同,表现出自己体悟的独特性,传统武术高度的主客一体性,表现出了自己是武术,武术就是自己的境界。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一面“镜子刀始终起着反馈的作用,使主体人在客体的武术中找到了自己,这面“镜子"就是价值取向。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实际上是源于习练者的价值取向。“与师兄弟一起练习"属于学习阶段的主要练习方式,是从武术中寻找到自己探索。“与朋友一起练习"属于自我修炼的初级阶段,是从武术中找到自己后的完善强化,还有娱乐与交往的价值在内。“独自练习刀是较为高级的练习方式,是从武术中找到自己后的痴迷。3.5.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分析在男性群体中“独自练习"方式的选择率最高,女性群体中“与朋友一起练习弦方式的选择率最高。表明男性群体对武术整体价值的取向。从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发现:40岁以下的两个群体选择率最高的是“与师兄弟一起练习一,其次是“与朋友一起练习一,再次是“独自练习"。40到60的两个年龄段群体选择率最高的是“与朋友一起练习一,其次是“独自练习",再次是“与师兄弟一起练习’’。60岁以上年龄群体选择率最高的是“独自练习’’,其次是“与朋友一起练习一,再次是靠与师兄弟一起练习”。从低年龄段向高年龄段,三种练习方式的选择率有倒置的趋势。从居住区域看: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两个群体练习方式的选择率排位依次是“与朋友一起练习"、“与师兄弟一起练习”、“独自练习"。县城群体练习方式的选择率排位依次是“与朋友一起练习”、“独自练习’’、“与师兄弟一起练习"。乡村群体练习方式的选择率排位依次是“独自练习"、“与师兄弟一起练习”、“与朋友一起练习"。居住区域从经济发达区到欠发达区的选择规律与从低年龄段向高年龄段的规律一致。fIJ李仲轩.逝去的武林【MJ.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2.2.7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袁3—14不同性别、年龄及居住区域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统计(%)3.5.2不同家庭出身、及收入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分析从职业性质分析,与武术有关的群体练习方式的排序:第1位是“与师兄弟一起练习’’,第2位是“与朋友一起练习’’,第3位是“独自练习"。与武术无关的群体练习方式的选择:。与朋友一起练习一排第l位,“独自练习打排第2位,。与师兄弟一起练习力。说明与武术有关的群体重视技术价值,与武术无关的群体注重交往功能和传统价值。从职业分析,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职工列“与师兄弟一起练习”的方式为第1位,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列“独自练习"为第1位,工作特点影响了练习方式的选择,处于社会低层的人练习方式更为传统。表3—15不同职业及职业性质群体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统计(%)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3.5.3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5年以下习武年限的群体排第l位的是“与师兄弟一起练习’’的方式。6—10年、1l一20年21—30年三个群体都把“与朋友一起练习’’排第l位。3l一40年、41年以上列“独自练习"为第1位,“独自练习"的方式随着习武年限呈上升趋势。从段位上看有、无段位的群体都把“与朋友一起练习"排第l位,而“与师兄弟一起练习一的方式被有段位的群体列第2位,“独自练习"的方式被无段位的群体列第2位。从整体看排列顺序“与朋友一起练习"、“与师兄弟一起练习’’、“独自练习一分列第1、2、3位。反映出了能实现娱乐与交往的价值的“与朋友一起练习一的方式更受现代人的喜欢。表3—16不同习武年限、不同武术段位的人群习练传统武术的方式的统计(%)3.6不同人群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的分析武技在中国文化整体性思维下,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向多种价值功能方向延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武术,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综观历史,武术价值多元化体系似乎一直呈非稳定状态。其体系的多元价值排序也随社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会的发展而自动排列。而其中某种价值排序位置的确定和当时社会的发展则有密切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一①,以身体活动为形式的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而“新世纪体育将以突出娱乐因素作为发展手段培养人类健康身体的方式来提供快乐,努力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一圆3.6.1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的分析所有不同的群体都把“强身健体’’排在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之首位,是就目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武术的健身价值在这一时期充分的凸现出来,但多种价值仍在传统武术中体现。处于选择最末位的是“继承家族中先辈的武术,使其发扬光大修,说明在当今社会“祖传"的观念已淡化。从性别上看:男、女性两个群体都把“完善人格’’作为第2理由,这是对武术教育价值的认可。“感受武术文化魅力"和“弘扬武术文化"被并列为男性群体的第3理由,“弘扬武术文化刀被并列为女性群体的第4理由,说明对武术的文化价值的认识是一致的。男性把“获得自卫术"的理由排第五位,把。弘扬师父的技艺挣、“责任与义务片两个理由分列第6、7位。女性把“弘扬师父的技艺”、“责任与义务"两个理由分列第5、7位,把“获得自卫术"的理由排第7位,说明男性重视技击的价值,女性看重传承的义务。从年龄群体看:“强身健体"、。完善人格"、“感受武术文化魅力"和“弘扬武术文化静这四种理由占据了前四的位置。“获得自卫术’’“弘扬师父的技艺"、‘‘责任与义务"这三种理由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倒排顺序的趋势,说明年轻人注重“获得自卫术"价值,年长者更重视“责任与义务一。从居住区域分析:从省会城市到乡村有从重视“责任与义务’’到“获得自卫术一转换趋势。表3一17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人群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的统计(%)。温佐惠,等.2l世纪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本质”价值定位问题再研究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娜,(6)o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一娱乐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l,(4)l30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传武术3.6.2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及段位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的分析从职业性质上看:与武术有关的群体把“获得自卫术’’的理由排第5位,把“弘扬师父的技艺力的理由排第6位。与武术无关的群体把“弘扬师父的技艺一的理由排第5位,把“获得自卫术一的理由排第6位。说明与武术有关的群体倾向与“获得自卫术一的价值,与武术无关的群体倾向与“弘扬师父的技艺"。从职业上来看:责任感强的干部群体把“责任与义务一的理由排第5位。而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农民重视“弘扬师父的技艺",一般职工在这一认识上具有相似性,自由职业者认可“获得自卫术"的价值。有把“弘扬武术文化"、“感受武术文化魅力力、“完善人格"三种理由列为第2、3、4位,无段位群体的排列顺序恰恰相反,说明无段位的群体更关心自身的受益。从全部样本的排序看:排在1至4位的分别是“强身健体”、“完善人格"、“感受武术文化魅力”和“弘扬武术文化",排在5至7位的分别是“获得自卫术’’、“弘扬师父的技艺"、“责任与义务"。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三、结果与分析表3—18不同职业性质及职业群体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理由的统计(%)继承发扬1.62.91.1.8‘1.0.4.5.7’1.92.74.5祖传武术完善人格获得自卫术弘扬师父的技艺弘扬武术文化感受武术文化魅力责任与义务强身健体合计4.43.61.63.94.31.65526.611.O7.39.110.66.915.073.42.22.44.91.22.32.41.31.73.11.o1.72.13.112.42.48.515.510.91.33.61.02.6.92.48.310.72.22.83.61.12.62.24.O10.514.52.32.43.71.32.62.53.411.514.91.41.22.4.62.0.82.06.48.52.83.26.51.93.114.715.828.88.517.314.84.824.015.776.020.6100.032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四、结论4.1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传统武术,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着先天的、难以割舍的文化血脉相连关系。中国人身上携带的文化遗传基因,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营养有天然的需求。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武术,自然的成为中国人的自觉选择。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所有习练群体首选“自身爱好’’为习练传统武术的理由,“武术影视"的影响最小。学历高低与传统武术价值观联系并不紧密。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在缓慢的改变着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但从整体上发现传统武术的价值观形成还是以传统的影响方式为主。4.2传统武术的“活体性一使武术人成为传统武术的载体,言传身受,耳提面命是传统武术传播的特征,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播方式。宗法传统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只有通过拜师成为“正宗"才可能获得“真传",才可能得到传统武术的全面价值。不同的社会群体有各自的传统武术价值观,对传统武术的多种价值有不同的价值认识。从整体看:传统武术的价值排序依次为“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正宗武技一、。继承中国武术’’、“扩大社交范围"。4.3评价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特征是非标准性。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拳理,但在技术动作上却没有统一的规格,强调重意不重形,得意而忘形,非同一门派则难以评价,具有权威性的“师父评价”是传统武术最认可的评价方式。具有争强好胜性质的“与其它习武者交手"的认知途径很少为人所采用。具有功利色彩的“参加比赛一方式也受到人们的认可。4.4技击功能是传统武术的源价值,但传统武术的价值早已多元化,对技击技术掌握途径的选择,其本身就是对传统武术价值的选择,技击的价值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争斗时的运用,而那种无视法律,仅凭武力就可解决纷争的时代已逝去,技击的实用价值已大为弱化,已转化为一种娱乐方式,通过对不同人群提高技击能力的途径的调查,反映出传统武术习练者对技击价值的选择观念已经淡化。4.5传统武术习练的过程是一个终身不断认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由于每个个体间存在各种差异和对武术的认知不同,表现出自己体悟的独特性。传统武术高度的主客一体性,表现出了自己是武术,武术就是自己的境界。“独自练习’’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四、结论作为高级的练习方式是传统武术所独有,是从武术中找到自己后的痴迷。但现代人更喜欢能实现娱乐与交往的价值的“与朋友一起练习’’的方式。4.6武技在中国文化整体性思维下,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向多种价值功能方向延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武术,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身体活动为形式、蕴涵东方智慧的传统武术具有独到的健身价值,其价值得到了现代人的首肯。武术的教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对传统武术传承的“责任与义务"感在逐渐弱化,在宗法制度下形成的传统武术的“祖传’’的观念也已经淡化。现代人注重传统武术的体育和文化教育价值,技击的价值在贬低,弘扬传统武术的信心在丧失。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五、参考文献血、爹芍又献【1】俞吾金.寻找新的价值坐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嗍.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3】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4】裘仁,林骧华冲国传统文化精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5】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ar7.【6】《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06页.【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03【8】李仲轩.逝去的武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2.【9】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阴.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76【10】旷文楠.泛和谐价值观与中华武术【J】.体育与科学,1992,1:37—39.【ll】邹广文.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J】.学术研究,2001,8:40一44.【12】温佐惠,陈振勇.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本质价值定位问题再研究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16—19.【13】谢建平.超越与吸纳:对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脉络的重新认识川.体育文化导刊,2004,2.【14】程啸斌,盛敏.传统武德与人文精神叨-江西社会科学,2005,2:135—137.【15】蔡金明.体育文化导刊传统武术传播的方式与特点阴.体育文化导刊,2003,6:35~36.【16】段廷进.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和多元价值论【J】.武术科学,2007,2:27—29.【17】李春龙传统武术的价值转变与发展中的困惑武术科学,2007,2:10一12.【18】颜世亮,李志勇.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思辨明.辽宁体育科技,2005,6:73—75.【19】侯介华,闫小平.传统武术的整体性思维及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6):35—36.【20】颜世亮,李志勇.传统武术发展的契机与设想阴.安徽体育科技,2005,35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五、参考文献4:63—35.【21】桑全喜.传统武术规范与发展的理性思考阴.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3_115.【22】张桂名.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辨析阴.体育科学,2005,1.【23】王永生,赵岷,李翠霞.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文化学思考阴.武术科学,2004,6:25—27.【24】徐香梅.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阴.武术科学,2005,7:5一.7【25】乔正霞,刘敬丽.从天人合一看武术的可持续发展阴.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125_127.【26】袁金宝.从古现代双视点论武术文化之内涵【J】.2004,5:34—36.【27】曹湘英.从武术价值功能的演进看武术新分类阴.武术科学,2005,1:3—5.【28】徐武.对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思考田.内江师范学报,2004,增:257—258.【29】李龙,李伟,许子安.对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和发展走向的思考阴.武术科学,2005,4:3—4.【30】朱永光,蔡宝忠.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阴.广州体育学院,2005,3:102—105.【31】汤明伟.对传统武术现状及规范化的探析【刀.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4'5:34—35.【32】徐武,黄光丽对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思考叨.武术科学,2006,4:3~5.【33】刘宝禄,王文扬.对现在武术的认识和传统武术发展的再思考阴.武术科学,2006,5:3—7.【34】李君华.对制约传统武术普及发展因素的调查与研究田.武术科学,2005,2:11—13.【35】杨本升,刘爱荣,李成银.发展传统武术的思考田.山东体育科技,2001,l:76—77.【36】岳庆利,等.非武术专业大学生武术认知的研究【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004—1005.【37】张玉.冈9健有为的传统美德与沧州武术的兴盛【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3—6.【38】龚茂富,刘同为.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思辨【J】.武术科学,2005,2:11~】3.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五、参考文献【39】彭碧波.关于武术的认识误区【J】.中华武术,2005,2:29.【40】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川.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5—128.【41】胡微,张超慧.论传统武术申请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5:90—92.【42】谢广田,蔡宝忠.论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阴.武术科学,2005,1:18—19.【43】刘云安.浅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J】.武术科学,2005,3:12—13.【44】张军,王健全域析中华武术当代价值观【J】.武术科学,2005,2:11—13.【45】温佐惠,王明建.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J】.武术科学,2006,l:l~3.【46】佟岩,周滨.谈武术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l:18—20.【47】戴国斌.体悟:对武术的解释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48】程大力.天人合一是和谐?们.武术科学,2005,2:卜3.【49】单静怡,梅杭强,单锡文透过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谈传统武术的发展阴.武术科学,2006,1:l一3.【50】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l:l一3.【51】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3.【52】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阴.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l~3.【53】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社会学原因探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70~72.【54】戴国斌坞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阴.体育与科学,2005,2:10~12.【55】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阴冲国体育科技,2007,1.【56】李厚芝.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现代化转型【J】.体育科研,2005,l:21—24.【57】王岗,邱丕相.武术国际化的方略: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川.中国体育科技,2005,4:17—19.【58】王岗武术是一种文化37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五、参考文献【59】戴国斌.武术现代性的断裂【刀.体育文化导刊,2004,2:23—24.【60】王树宏.现代武术价值观探析川.武术科学,2005,2:16~17.【61】马俊成,吕晓标.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阴.武术科学,2005,3:13—15.【62】刘峰.以人为本的中华武术【J】.中华武术,2005,2:29.【63】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田.武术科学,2006,3:6—8.【64】张冬婷冲国传统武术发展探究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抿2005,3:73—75.【65】张胜利,刘树军.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J】.体育学刊,2005,1:70一71.【66】冉学东冲国传统武术体系裂变的文化价值因素探祈阴.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25—27.【67】李俊,卫志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祈阴.武术科学,2005,3:25—27【68】杨明珠,唐韶军.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比较法散论阴.武术科学,2007,l:21—3.【69】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cr7,1:4l一43.【70】刘军,刘同为.中国武术文化的思考阴.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l,3:7l一73.【71】宋宜清.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J】.武术科学,2005,l:10~12.【72】陈敏.中华武术的价值取向内【J】.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69—71.【73】曹湘英冲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田.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l:24~26.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l,“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武术教学的启示力一一Ⅸ武术科学》2006年第11期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附件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教师,正在进行“我国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武术的现状,进一步促进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据此设计了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不填姓名,不涉及个人问题,只希望听取您对传统武术价值的认识情况的真实反映,敬请您客观评价并填写符合于您的答案,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侯介华2006—12联系电话:139357900940357—30lOl59一、您的基本情况(请在对应的答案上打。~/’)1、您的性剔:(1)男(2)女2、您的年龄:——周岁.3、您的居住区域:(1)省会城市(2)地市级城市(3)县城(4)乡村4、您的家庭出身:(1)农民(2)工人(3)干部(4)知识分子(5)其他5、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及以上6,您的职业:(1)干部(2)专业技术人员(3)一般职工(4)自由职业者(5)农民(6)其他7、您从事的职业:(1)与武术有关(2)与武术无关8、您的家庭经济收入:(1)较高(2)一般(3)较低9,您习武的年限:(1)5年及以下;(2)孓.10年;(3)10.15年;(4)15.20年;(5)20.25年;(6)25.30年;(7)3040年;(8)40年以上.10、您的武术段位:一段;无段位.二、对传统武术习练情况调查(在符合您的答案选项上打。/靠)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附件1、最初促使您习武的原因是:(可多选)(1)家庭成员的影响(2)朋友的影响(3)尚武风气的影响(4)武术影视的影响(5)武术名人的影响(6)自身的爱好(7)其他2、您拜师学艺的目的动机是:(可多选)(1)学得正宗的武术技艺()(2)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3)继承中国武术()(4)学习传统文化()(5)无明确目的()3、武术习练是否是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是;(2)无所谓;(3)否.4、您练习武术的时间是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1)是在规定的时间段;(2)随意选择时间。5、您是否能够“天天练习”:(1)是;(2)否。6、您认为“拜师学艺是在追求一种血脉的延续一这句话是对还是错?(1)对;(2)错;(3)无法判断.7、您认为。拜师学艺,持之以恒的武术学艺和练习是一种享受过程的文化靠这句话是对还是错?(1)对;(2)错;(3)无法判断.8、您认为“拜师学艺是自己对老师武术技艺的未来继承和传播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接纳靠这句话是对还是错.(1)对;(2)错;(3)无法判断.9、您认为习武以来技击技术的运用:(1)常用(2)偶尔用(3)从未用10、您常练习的内容按(练习的量排序)很多较多一般很少功法练习技击技术拳术套路器械套路11、您是如何检验自己的武术水平的(可多选)(1)师父评价(2)自我评价(3)参加比赛(4)参加表演(5)与其它习武者交手(6)与其它习武者演练12、您的技击技术是如何提高的(可多选):4l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附件(1)师父喂手(2)师兄弟之问练习(3)与其它习武人交手(4)与一般人打架(5)独自练习13、您喜爱的练习方式(可多选)(1)独自一人(2)与师兄弟一起(3)与朋友一起(4)其他方式14、您将武术作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内容的理由是:(可多选)(1)继承家族中先辈的武术,使其发扬广大()(2)通过武术习练,使其得到人格的完善.()(3)通过习练武术获得一种保障安全的技术.()(4)继承老师的技艺使其流传不衰()(5)继承和弘扬中国武术文化()(6)感受武术的文化魅力()(7)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8)可以强身健体()15、武术给您带来的是:最多较多一般没有精神情感上的慰藉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提升文化与修为上的提高16、您认为传统武术价值的体现:最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健身价值技击价值道德教育价值文化哲学价值自我价值实现42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致谢致谢本文从选题、写作到定稿,历时一年有余.在撰写论文的全部过程中,我的导师王岗教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无私帮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给予的关怀和鼓励.导师宽厚的襟怀、严谨的治学风范、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榜样,深深激励着我,将使我受益终生.在苏州学习期阀,王家宏院长、陆阿明教授和曲永芳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吴明方老师、高凤明老师和所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终生.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143侯介华2007-9—15于山西师大体育学院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作者:侯介华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鲁宝文休闲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学位论文]20082.王黎惠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73.田学建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学位论文]20044.马艳论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学位论文]20085.赵红波传统武术的现代阐释[学位论文]20066.黄磊传统武术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20107.沈承勋传统武术本土化与国际化发展构想研究[学位论文]20108.黄红田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看武术的发展[学位论文]20059.张路平关于唐宋元明清时期武术价值取向的研究[学位论文]200810.王宏军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位论文]2007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296426.asp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