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93685
大小:21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2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探索内容摘要数学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正确的问题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恰如其分的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纽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效率,做好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意义非凡。新课程、高效率提倡“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基准。本文尝试找出“以生为本”新授课课堂问题设计途径,并加以分析和诠释,提出实施措施。关键词新授课以生为本课堂问题设计前不久,笔者参与某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内容为华师版九下《27.1二次函数》。两位教
2、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不同效果。对比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二次函数”概念引入设计上,如下表:“二次函数”概念引入问题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意图甲教师问题1:“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表面积为ycm2,试写出y与x的关系?”问题2:“要用长为20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设矩形花圃垂直于墙的一边为xcm,矩形的面积为,,列出y与x的关系式。列出关系式通过问题1,让学生从形式上直觉辨别二次函数的表现形式;通过问题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得到单项式的概念。问题3:观察上面所列的两个函数关系
3、式,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并总结其结论。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结论乙教师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条件。2、矩形长是4cm,宽是3cm,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cm,则面积增加ycm2,试写出y与x的关系3、某商店将每件8元得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出售100件,设商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商品每降1元多出售10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每天获得利润为y,那么y与x的关系式是什么:想一想:上面各两知识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联系旧知识得出新知识的特点鼓
4、励学生发现所给方程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发现,类比出函数的概念。点评:甲教师意图从直观上感知学生,再从学生的发现中总结二次函数的概念;7乙教师从熟知的知识类比新知识,让学生从2个小问题中去发现去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甲教师轻视了学生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收效甚微;乙教师准确诊断学生初始思维,即认知上还未真正建立函数的意识,尊重学生的已有体验,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5、》“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1]即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乙的问题(二次函数)设计,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有针对地设计提问明确、知识承上启下问题,从而实现了“二次函数”这个概念的教学目标。那么新授课中,如何进行“以生为本”的课堂问题设计?波利亚曾提出:“问题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笔者进行探索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有的
6、放矢,力求问题“明确到位”新授课中切入恰当、角度新颖的问题设计有利于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新授课的问题设计,首先应该关注它,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华师版八下《21平均数》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会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数。因此,加权平均数的认识和运用应该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刻,需要对“权”进行全方位“包装”,帮助学生理解“权”的实质。设计:问题1:某班40位同学的年龄情况:13岁的同学共有5名,14岁的同学共有2
7、8名,15岁的同学共有7名,则该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问题2:某班40位同学的年龄情况:13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2.5﹪,14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0﹪,15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7.5﹪,则该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问题3:13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2.5﹪,14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0﹪,15岁的同学占总人数的17.5﹪,则该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问题4:某班同学的年龄情况:该班级同学的年龄集中在13岁,14岁,15岁三个阶段,且三个数据的权之比为3:13:4则该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再如华师版八上《18.1等腰三角
8、形》,书中例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由浅入深,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此时,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单向性,对轴对称性认识不深刻,不知如何运用,对相关的说明和求证,存在能力障碍7,因此,对于例题的详细分解就十分必要。原例题:如图2,在△ABC中,AB=AC,F、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F=AE,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F、E关于AP对称吗?FE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设计分解为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如图1,AD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