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89730
大小:290.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畅言教育《记念刘和珍君》合肥市第八中学孙云云◆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评述“三一八”惨案。读这篇课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几个方面,概括一下鲁迅对每一方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难把握全文内容了。作者对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彻。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当然也包括“惩创学生”的“八国联军”,还有“中外的杀人者”,但本文锋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对爱国青年
2、,鲁迅突出地描写了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处于中间状态的“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奋然而前行”的方向、目标是哪里?作者在本文中没有直述,可以从作
3、者对黑暗社会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畅言教育的批判、控诉中领悟得到。“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这世界是“似人非人的世界”,作者痛心疾首地说“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他痛心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呼唤“爆发”,用“血战”来消灭黑暗势力,开辟一个新的世界,这是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在这世界里没有暴力,没有侵略,没有纷争和流言蜚语,人们都合理地生活,幸福地做人,安心地劳动和读书。◆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寥落、桀骜、屠戮、蹀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
4、陨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意义;2.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3.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PPT;2.学生通读课文至少一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1.解题。2.介绍写作背景。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
5、,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畅言教育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6、(参考注释一)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章。
7、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⒉探究问题:根据课文和背景资料,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屏幕展示)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
8、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四、总体思路探究1.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2.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由。3.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用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