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84268
大小:806.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2
《《季氏将伐颛臾》(语文苏教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我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教材分析:《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教学目标:l、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2、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教学难点】第3段阐述孔子的主张。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对《季氏将伐颛臾》进行背诵和简单是梳理。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2、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论语》这部书和回忆孔子导入课文。引:初中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明确: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编辑;语:“言谈”的意思。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这部书影响巨大。引:你了解孔子的哪些情况?(生答)明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学生。引:你了解孔子的思想吗?(生答)明确: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
3、,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孔子、《论语》,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二、有关背景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春秋战国时候的具体情况,便于其他诸子百家文章的学习。三、学生朗读,并且研习课文(一)朗读全文
4、,扫清字句障碍(1)生分角色读课文,予以评价。要求:其他学生看课文,听清读音,停顿、重音和语调。(二)分层讨论1、课文共3段,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二次对话: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第三次对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学习第1段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①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理解句义,师巡场释疑。②提生释下列句义,指出句式特点,予以评价。A李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何以伐为?点拨:A句,介词结构后置B、C句,固定句式,宾语前置③简析。引:本段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5、(生答)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孔子责冉有[板书],从历史、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关系三方面阐述反对征伐(板书)理由。2、学习第2段①放本段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下注释。②提一生,译下列难句,予以评价。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点拨:难词“陈”,施展;“就”,充任;“危”,(盲人)走路不稳3、学习第3段①一生读孔子指责两名弟子的话,予以评价。引:冉有的话前后矛盾,遮遮掩掩,最后道出他内心主张,原来,他是支持这场战争的。孔子听后,态度有何变化?结尾一句话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从“君子疾夫舍日……”“……不能来”“……不能守”句子中看出,
6、孔子很气愤,狠狠地训斥(板书)。本段结尾一句揭穿了季氏发动这场战争的本质,是谋乱,妄图夺鲁君的权。4、熟悉课文之后,试着探讨(1)他的态度是什么?(2)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的态度是反对讨伐颛臾。理由有三条。【设计意图】诵读文言文,诵读经典,有利于学生素养提高,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字词,分析文章,对文言文理解有很大帮助。四、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集中表现在哪几个词上?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和平有何意义?归纳文章主题?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明确: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施行文德。使远方人归顺。这就是孔子主张的“仁政
7、”思想。安定压倒一切,今天周边世界战争阴影一直未消失,人类呼唤着和平。本文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张,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设计意图】明确孔子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评价人物,归纳课文主题。五、课后延伸巩固:翻译下列短文(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