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8066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从“提问学生”到“学生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级讲座从“提问学生”到“学生提问”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林夕芳提问是一种课堂语言的运用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巧妙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创设课堂情景,引人入胜的一种语言技巧。提问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方法。那么如何提问才能让课堂教学发挥出高的效率呢?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可见,学生们是有许多东西要问的。那么,学生该如何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首先是要老师的巧妙引导。引
2、导学生提问就是要发挥老师提问的示范作用,老师提问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总得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个大方向。怎样保证学生不漫无边际随意地乱问?老师预先示范性的提问,就必须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住大纲和教材。凡是有悖于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如果老师不知所问,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不知所答,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问题了。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很长,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
3、适从。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如果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要由老师来设计,那么不但体现不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还会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拟题。二、提问要有逻辑性。提问,一定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文章的特点来安排,注意思维的逻辑性。例如,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究竟谁是最可爱的?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问题紧扣题目和中心,搞清了它也就基本上搞清了文章的思想。这种提问的逻辑性,在说
4、明文和议论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校级讲座三、提问要扣住实质性问题。老师的提问内容必须要务实。务实就是要能让学生具体地操作它,并通过它去提出更多更深更细的问题,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如果老师的问题太抽象化、术语化,就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发问。如果,老师只是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主题是什么的话,就会显得太过笼统,学生当然就不容易把握。四、老师的这种引导性的提问,还要难易适度,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发问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问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去探讨,自然就不会有问题来问。老师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但会失去提问的兴趣,而且还
5、会失去提问的信心。老师提问学生,这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应该是引导出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只有学生的提问,才能问出个性、问出水平、问出素质;也只有学生的发问,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课堂上的主人!所以,“提问学生”是老师抛出以去的“砖”,它根本目的是要引出“学生提问”这块“玉”。那么,老师该怎样去雕琢这块“玉”呢?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经过老师的提问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这么多问题,老师当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回答。但是,这并不是说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置之不理,而是说老
6、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分别加以处理。把质量高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文章的中心,形成一个提纲,安排在课堂上逐层深入地讨论解决;至于学生提出字、词、句、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或者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来解决。例如,我在教《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我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2.谁写信?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3.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4.“同志的信任”
7、,到底是谁信任谁?5.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6.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7.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8.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校级讲座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中,我又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至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和补充后,依然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时,我就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拔和引导。例如上面的九个题目中,有的牵
8、涉到文章写作的背景,有的牵涉到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而这此又不是每一个初中生所能全部了解的,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查阅或回顾一下方志敏其人其事,鲁迅其人其事,讲一点二三十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