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ID:36557940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漳一中襄州一中枣阳二中襄阳一中襄阳高二联考试题历史命题人:付道清学校襄阳一中审题人:罗兴蓉学校襄阳一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2、B.礼治为先C.立法并重D.仁政思想2.“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3.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C.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

3、化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6.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

4、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C.“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7.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欧洲人

5、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B.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转化为巨大生产力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D.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C.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D.对原

6、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9.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10.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航海指南)图,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记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证明琉球

7、、钓鱼岛等地区在明朝已经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理B.说明指南针开始广泛用于航海C.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D.反映出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仍然频繁11.“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怀素B.王羲之C.颜真卿D.吴道子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

8、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13.“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掇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